为了助力乡村振兴,丰富乡村教育,同时引导大学生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组织学子们成立了“艺科融成,古韵今辉”社会实践团,前往洛阳市伊川县高东小学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在为期两星期的支教活动中,科大学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为乡村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技与文化的种子,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一段宝贵的经历。
探索需求,精准施策
在踏上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程前,深入的前期调研是确保活动精准对接乡村实际需求,提高支教效果的关键。因此“艺科融成,古韵今辉”的成员们提前来到了高山镇,通过细致观察、深入访谈与数据分析,提炼出高东小学的核心问题与潜在需求,为后续的支教、科技推广、文化传承等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探索需求,精准施策”,实践团队员发现当地教育资源不足,课程极其不丰富,师资力量薄弱,为了社会时间能真正的有益于当地,社会实践团重新制定了教学方案。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中国洛阳通讯员 宋梦豪 供图
振古韵于乡间,扬国粹以启智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传统文化课堂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历史与未来,古韵与新知。因此实践团为了在乡村的教育土壤中,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特别开设了书法、国画、剪纸、传统音乐等传统文化课。在教学课堂的设计上,社会实践团邀请了民间老艺人为孩子们演示传统宫灯的制作过程,通过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模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国粹之美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孩子在社会实践团成员指导下作出的宫灯成品。中国洛阳通讯员 宋梦豪 供图
传承红色基因,点燃爱国情怀
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承担着艰巨的使命,因此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就至关重要。所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爱国教育课堂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传递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平台,更是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感和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艺科融承,古韵今辉”实践团队通过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和船唱红色歌曲,帮助乡村青少年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塑造出一批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为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洛阳通讯员 宋梦豪 供图
活力乡间,运动绘青春
毛主席曾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孩子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学习知识同样重要。所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队组织了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传统武术和趣味运动会,激发乡村孩子们的运动热情,增强他们的体质,同时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少年强则国强”通过体育课程,“艺科融承,古韵今辉”在乡间大地上播撒健康生活的种子,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体育的魅力,用汗水和努力绘出属于他们的青春画卷。
图为孩子们在参加校园趣味运动会蓝球项目。中国洛阳通讯员 宋梦豪 供图短短两周的支教活动,不仅让乡村的孩子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让“艺科融承,古韵今辉”实践团的成员们收获了成长与感动。他们见证了知识的力量,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更深刻理解了“科技与文化并重,传统与创新同行”的实践主题。这次三下乡支教之旅,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记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用知识与爱,点亮更多人的心灵之光。
“艺科融承,古韵今辉”实践团的三下乡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一次心灵的触动。它让科技与文化的光芒,在河南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绽放,为乡村的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期待着它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6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