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回望历史,一代代中华儿女沐浴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中,穿过一道道艰难险阻,走过一处处急流险滩。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走进历史沧桑中的历史古迹,依旧能感受到蕴藏在石墙木柱中的中国力量。
“梅寺岿立山岩中,雕梁巧夺鲁班工。” 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岸底村的梅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为深入挖掘大漈乡梅氏宗祠蕴含的独特精神力量,发现浙西南山区人民自力更生精神的文化血脉,来自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十几位同学在余丽生教授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带领下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岸底村的梅氏宗祠,开展 “水韵奏华章,青年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大漈梅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整个建筑结构精巧,气势宏伟,后经多次修整,但还是基本保持原貌不变。梅氏宗祠比起一般宗祠要宽大得多,如此规模的宗祠在景宁一带并不多见。其中的客堂、序伦堂、报本堂沿中轴线次第高升,寓意梅氏子弟一代比一代杰出,来日步步高升。
进入宗祠的仪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小巧的天井。左侧设有下坡台阶,直接连通时思寺的钟楼;右侧则为一堵乱石围墙,墙边设有一个狭长的花坛,种植着桔树和蔬菜,体现了梅氏家族的勤俭持家风格。穿过花坛,客堂便映入眼帘,客堂为面宽五间的一层木构建筑,门窗设计简洁,梁栱等构件未有过多雕饰,柱础与廊柱亦显普通。这种简约的建筑风格,进一步彰显了梅氏家族的勤俭精神。穿过客堂,来到宗祠的第三个天井。与前两个天井相比,此处更显精致。中间铺设有片石甬道,左右各有一棵广玉兰。尽管玉兰树已过花期,但其油亮翠绿的革质宽叶,依旧令人赏心悦目。由玉兰树的绿荫下走过,迈上二级石台阶,便来到梅氏宗祠的核心区域——序伦堂。此堂为宗族议事的大厅,建筑设计巧妙,将均衡承重改为周边承重,四周密布三道檐柱,中间金柱间距开阔,使得中央大厅显得格外宽敞。
梅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的诸侯梅伯。梅伯以其忠贞不屈的精神,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直臣。周武王灭商后,封梅伯的后裔于黄梅,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的封邑为氏,称梅氏。梅氏一族均尊梅伯为其得姓始祖。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梅氏家族不仅在政治、文化上有所建树,还在建筑艺术上有所贡献。梅氏宗祠的建设便是梅氏家族对建筑艺术重视和精湛技艺的体现。宗祠不仅是梅氏家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氏家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迁移和扩散,形成了今天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从最初的黄梅封地,到后来的各地扩散,梅氏家族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
景宁县作为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梅氏家族作为当地的一份子,其发展历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通过治水工作的推进,景宁县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也为梅氏家族等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梅氏家族的历史与发展不仅是家族自身的荣耀,也是景宁县乃至浙江省的重要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对梅氏家族历史的研究和宣传,保护和利用好梅氏宗祠等文化遗产,是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方向。
旧邦新命,历久弥坚。如今的大漈乡又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乡里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文物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业,切实保障村民增收致富。落成时全国唯一的乡村地质陈列馆和乡村电影博物馆(即景宁县大漈乡西一村文化礼堂),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不少游客。“我们不仅要保护好文物古迹,更要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让乡村振兴,让百姓增收。”景宁县大漈乡乡长夏旭东这样说到。
在梅氏宗祠的探访中,实践服务团的成员们被其古老建筑和精美雕刻所吸引,宗祠的每一细节都仿佛在向他们诉说着梅氏家族的辉煌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除了实地考察历史文化古迹,感受大漈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实践服务团还与当地居民展开交流会,切身感受到宗祠文化对当地人民的教化润泽作用。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责任感。他们也期待将这份经历转化为行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为建设美丽祖国付诸行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9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