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底蕴,进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7月14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寻访·探忆·筑梦”中华文化传承团走近密丹葫芦,开启了一场拜访非遗传承人,领略非遗文化的体验之旅。
进入工作室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葫芦雕刻,在对葫芦进行简单的处理后,用工具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或阳刻,以传统手艺为基础加上现代文创元素,镂空半浮雕为主,运用了针、刀、磨头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精细绝伦。葫芦雕刻的非遗传承人刘密丹老师为我们介绍到,这些艺术品都是用有残缺的葫芦制作而成,她认为“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万物皆有它存在的价值,即使是丢弃的葫芦也要变废为宝,只要放在正确的位置,生命就会重新绽放。葫芦雕刻不仅是一门技艺,也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密丹老师特别介绍了这盏壁灯,一面是中国传统图案“囍”,代表喜庆与庆祝,透过“囍”可以看到一对新婚夫妻的形象,凤冠霞帔,荣华富贵。而葫芦自古有五福临门、多子多福的寓意,用来制作这盏灯再合适不过了。
在进行简单了解后,受密丹老师的邀请,队员们也开始制作属于他们的葫芦雕刻。先用铅笔在葫芦表面绘制出设计好的图案,脚踩下电踏板,电动雕刻钻头开始运作,调整角度后,随着手上不断用力,钻头很快刺破薄薄的葫芦外壳,留下一处处镂空。队员们在创作过程中根据葫芦外形的特殊性,设计不同的图案,探索各种针法和工具的巧妙使用,恰到好处的体现创作意图,做出了独具匠心的艺术品。
在采访中得知,密丹老师在17岁初次接触了玉石雕刻,并拜师学习多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孔老夫子从辽宁抚顺带着梦想来到了曲阜,从玉石到葫芦,不仅是雕刻材料的变更,更是对自身技术的大挑战。
多年来,密丹老师一直坚持宣传葫芦雕刻,并成立工作室,设立体验班,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了解、喜欢密丹葫芦。但文化的传承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材质的特殊性,它不可以采用机器批量生产,仅是设计图案就要2至3天,制作则需要1周至1个月时间不等,这就导致变现太慢,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大宣传规模,无法让足够多的人去了解这门非遗手艺。
最后,密丹老师讲到,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密丹葫芦,提高大家对于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理念以及文化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密丹葫芦推向更加宽阔的舞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非遗赋彩新时代画卷。通过这次体验之旅,队员们对密丹葫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技巧与能力,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工匠的努力与全社会的关注下,有朝一日,重新焕发光辉,助力中国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0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