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寻莒名迹:探究地名传承悠扬韵,唱响高效发展山水谣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曹馨文

地名往往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我们可以通过地名了解到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为探究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的地名含义,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寻莒名迹实践队深入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并进一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同地名之间的协同关系。

实践之初,访谈先行。8月5日早上,实践队员抵达武家曲坊村,对当地村民张祥瑜进行访谈了解,张叔叔对实践队员们说:“这个小村庄是武氏先祖从山西杏花村迁入到这里,‌在明朝时期,‌武氏先祖把家乡的酿酒工艺带到莒县,‌并在村中开设酒坊、‌曲坊,‌从此这里就叫武家曲坊村。因为这里的酿酒技术十分高超,吸引了很多人来,村子就越来越壮大。”

图为武家曲坊村现代产业园的现代化玫瑰品种培育和种植基地。马晨旭 供图

以地名带动产业,跑出生产加速度。由于现代酿酒等行业已实现产业化机械化,劳动力需求量减小,为推动经济发展再焕生机,实践队员在莒县招贤镇武家曲坊村党支部董书记的介绍下了解到,当地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升级新路径,以地名为文化地标、文化名片。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整村搬迁等项目,实现了生活美、产业兴的发展新面貌。在访谈过程中实践队员观察到,曲坊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地名文化宣传等方面都相对完备。干净整洁的道路、美丽的小广场、一栋栋灰瓦白墙的二层小楼,让原先脏乱差的村容村貌脱胎换骨。

图为实践队员浏览宣传栏中地名文化新时期宣传活动板块。马晨旭 供图

在董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莒县招贤镇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鲜切花包装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将各色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分拣、包装,销往全国各地。车间组长赵组长对实践队员们说:“2017年以来,我们村和山东浩宇集团建立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共同发展模式,流转了2200多亩土地,打造了现如今的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董书记介绍到“产业园到我们村里来,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配合。首先通过我们合作社,把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然后我们合作社打包给产业园,再就是一些地上附属物的清理,使产业园能够顺利在我们村落成,打造我们曲坊村的特色地名产业。”同时实践队员体验了玫瑰花的分拣工作,流水线的孙阿姨看到实践队员在体验,非常热情的攀谈起来,孙阿姨说:“工资现在我们每个月就要五六千块钱,我们的地也租出去了也有租金,而且在车间工作可比种地轻松多了,工资还稳定。”

图为地名文化宣传处的宋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述当地地名文化宣传策略。 路昕颐 供图

纵延产业,横拓多域。现代农业带动了武家曲坊村的农业发展,用地名文化宣传处的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村里的“土专家”“种地能手”陆续返乡进园务工,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在现代产业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实践队员就产业园不断壮大,如何解决劳动力需求问题对董书记进行访谈,董书记说:“主要是召集我们村及周边村、周边乡镇的闲散劳动力,在我们合作社联盟报名,录入信息,然后对接产业园和我们镇上的工业园,为他们解决用工需求。”实践队员在对村民采访中得知许多家庭妇女走出家门,纷纷在招工群里得知产业园招工的信息后,同时也第一时间到合作社联盟报上了名。村民张阿姨对实践队员说:“现在孩子也大点了,想过来报个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可以既赚钱又能看着孩子。”走出家门,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步,更促进了家庭角色的多样化和家庭分工的重新安排。男性和女性在家庭责任上的分担逐渐变得更加平等,这有助于提升家庭的整体福祉。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实践的最后阶段,实践队员通过浏览相关宣传新闻和查阅资料得知武家曲坊村近年来通过党支部领办幸福院,解决了老人照料问题;通过党支部领办小草地名学堂,解决了儿童不了解地名文化重要性的问题。同时发动各方力量,举办地名文化宣传活动、了解村民们对乡村治理看法,使其全面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产业振兴,加强地名文化认同感,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通讯员 曹馨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2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福山“祥河”健步行:实践队员助力健康之旅
在福山区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一场以“健康、活力、和谐”为主题的“祥河”健步行活动盛大举行。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热情参与,更有一群充满朝气与责任感的实践队员们积极投身其中,为活动…
“画”出亲子情: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温暖笔触
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为庆祝党的生日,弘扬红色精神,增进亲子关系,福山区总工会和实践队员们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长卷绘画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的积极参与,共同在长卷上描绘出对党和祖…
青农学子走进浮山,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
进一步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落实“两山”理念,确保“新时代绿色发展”有效落地。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区域昆虫多样性资源的调查与可持续利用赴青岛实践服务团于2024年8月5日继续开展青岛市浮山的昆虫的采集…
【暑期社会实践】|“追寻红色足迹·铭记湘江战役”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广西桂林开展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追寻红色足迹·铭记湘江战役”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广西桂林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
推动浮山生态文明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
进一步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落实“两山”理念,确保“新时代绿色发展”有效落地。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顺应“新时代绿色发展”。研究昆虫多样性为真正实现“新时代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用好乡村特色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社会福祉的重要力量。怀着对这一前沿领域的好奇与探索之心,于2024年7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暑假实践队…
暑期社会实践|心“翼”无界,实地探访,了解残障旅客出行情况
在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的精心策划下,“心‘翼’无界,畅行无碍”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0日附天津市滨海国际机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索机场对残障旅客的全方位运输服务,确…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追寻党的历史足迹
为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进程,追寻党史足迹,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追寻党史足迹,点亮信仰明灯”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党的历史,明确跟党走的信仰,培养爱国情怀。上午九点,队员们集…
产业集聚带动经济发展,新型引擎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网德州7月21日电(通讯员祁宇歆)2024年7月21日,实践队员前往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宁城街道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大祁工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队通过与当地企业厂主、技工进行直…
建大学子三下乡:走进商南,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又是一年夏季到,在这个如火的夏日里,为响应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关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推动乡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8月6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商洛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