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它承载着有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为了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河北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组建了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方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四代匠心,双艺传承” 中华文化传承团。传承团分为江苏队、北京队两支分队。在唐诗雄老师的指导下,两支队伍分别前往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麦田艺术中心和北京市绒创斋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体验木雕工艺,学习制作非遗绒花,并以此为主题展开系列活动。
一、以手抵心,以心驭木
2024年6月28日,中华文化传承团江苏分队,前往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新文化中心,向滨海木雕守护与传承者陈成老师进行学习木雕手艺。陈成老师作为省级滨海木雕传承人,不仅继承了滨海木雕这一古老技艺,更在不断探索中赋予其新的生命。成员们本着陈老师的教导,尊重木材天性,保留木头灵性,以刀为器,匠心打磨,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木头的生命。
图为非遗传承人陈成老师正在制作木雕 赵玲玉 供图
2024年7月9日前往滨海县麦田艺术二楼,中华文化传承团江苏分队成员与艺术中心小朋友们一起了解与制作木雕工艺。非遗是“活”的文化,小朋友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目的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图为小朋友正在学习木雕技艺 赵玲玉 供图
2024年7月12日团队负责人赵玲玉同学前往滨海县麦田艺术二楼,对陈成老师进行采访。陈老师表示:在漫长的二十三年木雕事业中,自己对于木雕文化的传承责任感越来越看重,他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随着时代的发展,陈老师与时俱进开创独门技法来继续发展和传承木雕文化。在陈老师的引领下,滨海木雕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
二 、探索绒花,致敬匠心
2024年7月31日,中华文化传承团北京分队,前往北京绒创斋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传承团成员们满怀对绒花文化的热情与尊重,对绒鸟绒花传承人蔡志伟老师进行采访,聆听蔡老师对于绒花融入潮流影视剧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感慨。蔡老师作为北京绒鸟绒花第六代非遗传承人,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短视频平台,更广泛地向观众展示北京绒花的制作技艺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人们对这一传统技艺的认识和兴趣。蔡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喜爱绒花,从而使这一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蔡老师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一个没有文化的手艺是没有灵魂的,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新时代青年不论是否从业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一定要了解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采访绒鸟绒花非遗传承人蔡志伟老师 刘静茹 供图
当天下午传承团成员前往北京朝阳区绒花体验制作工坊进行绒花的制作与体验。工作室老师手把手教授成员们如何选材、剪裁、编制、组装等步骤,让成员在实践中掌握技艺。通过北京绒花的亲手制作,加深成员们对于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对文化与手艺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传承是最好的保护。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具有强大感染力与生命力的“活化石”,内部蕴含着千万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精神。
三、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2024年8月1日,中华文化传承团北京分队观看了神圣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怀着崇敬和期待的心情,静静地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有利的步伐走来,他们眼神坚定,身姿挺拔。雄壮的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一刻,信仰的颜色——中国红,在天空无比璀璨!
图为小队成员观看升旗仪式合影 解晓丹 供图
此次“三下乡”走访江苏、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让大家更加关注和了解非遗文化,激发新时代青年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和发扬。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遗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需要更多的青年积极参与,吸引最有朝气的力量不断加入,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关键,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去探寻非遗文化,将更多的非遗文化代代相传,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