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造访湿地息壤,对话飞鸟天堂——苏科大学子探秘条子泥湿地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作者:朱怡雯 孟婷 周媛

湿地被誉为自然界的绿色脉搏与生命之网,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水鸟多样性维护方面有突出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受到日益扩张的人类活动与越发严峻的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格局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在这片脆弱的生态舞台上,水域面积的缩减、植被覆盖与种类的变迁以及食物资源的波动等关键环境要素,不仅直接触动了水鸟生存与繁衍的核心需求,更在深层次上通过重塑湿地景观结构,引导着水鸟对于栖息地的选择与适应。

在黄海生态区的南部,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中国首个当选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的宝地,更是黄(渤)海候鸟迁徙路线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驿站,其对于候鸟栖息地的价值无可估量。为了探究湿地景观变化的原因以及对鸟类的影响,保护水鸟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苏州科技大学“滨海飞翔者小队”于7.29日进入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进行实地考察。

条子泥湿地不仅是留鸟生活的“天堂”,还是旅鸟和候鸟栖息的“胜地”,每当晨曦初现、清风拂过,鸟儿们便在湿地上掠过一抹自由的弧线。初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那大片大片的光滩湿地,与人为规划下井然有序的养殖塘区交相辉映。通过管理人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2011年,江苏省启动了滩涂围垦工程,建成了条子泥垦区,其匡围面积达到了10.12万亩之广。更令人瞩目的是,2019年,条子泥湿地凭借其独特的生态价值、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为进一步加强对条子泥湿地的保护能力与生态修复力度,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营造优质的水鸟栖息地,管理部门于2020年采取了更为精细的管理举措,特别划定了720亩区域作为专项围垦养殖区,并启动了综合性的生态改造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这720亩区域被精心打造成为高潮位下的养殖区,在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的同时进行封闭管理,保障了鸟群在潮水汹涌、滩涂被淹没之时仍能拥有安全、稳定的食物来源与栖息空间。与此同时,东台市积极响应,以条子泥湿地为核心,精心规划并建设了条子泥湿地公园,公园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条子泥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让更多人成为湿地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此刻,我们置身条子泥湿地公园之中,借助园区内精心安置的观鸟望远镜得以深入湿地秘境,清晰目睹光滩与养殖塘上鸟群翩跹起舞的美妙场景。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看到许多珍稀鸟类,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如黑脸琵鹭、黑嘴鸥和东方白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腰杓鹬、大杓鹬、翻石鹬、大滨鹬和白琵鹭等,它们悄然地出现在湿地的各个角落,呼唤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团队通过参观鹬见、凤栖、乐涂、共生四个展厅了解了条子泥的过往,深刻体会人与自然所构成的生命共同体,贯彻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与深远意义。

参观展馆时,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了条子泥湿地治理的另一项重大成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互花米草,这一尝试却引发了生态平衡的巨大变化。互花米草以惊人的繁殖力迅速扩张,掠夺了原本本地植被碱蓬群落的生存空间,使得鸟儿的栖息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2023年起东台市启动了护花米草的专项治理行动,遵循着“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将“宜滩则滩、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生态智慧融入其中,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操作,逐步将泛滥的互花米草铲除,截至2024年,互花米草已经铲除了将近80%。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并丰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条子泥湿地积极引入并种植原生植物碱蓬。每当秋风起时,大片火红的碱蓬的盛开如同大自然精心铺设的红毯,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成为了新的网红打卡点,更为鸟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栖息地与丰富的食物资源,确保了它们在这片土地上能够自由翱翔、生生不息。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刻意识到保护水鸟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重要性。每一只水鸟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的存在维持着湿地的生态平衡。黑脸琵鹭的优雅、黑嘴鸥的矫健、东方白鹳的威严等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水鸟群落结构,彰显了自然生态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湿地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湿地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让水鸟们在这里自由翱翔、繁衍生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8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美好家园。此次实践活动…… 邱飞扬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困境何解?广西师大学子实地探寻破局之路

在文化多元发展与非遗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偶”团队前往广西桂平市杖头木偶文化基地…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最新发布

井冈山大学学子 “弘扬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红色文化宣讲
革命先烈遗风存,红色精神永流传。为更好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法映红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7月5日下午3点携手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文昌社区开展“宣扬红色精神,缅怀革命…
共赏红色电影:战火硝烟已散尽,红色历史心中留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87年前的今天,一声枪响打破了北平的宁静。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即使今日战火的硝烟散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但历史的印记难以磨灭,中国人…
深耕水乡保护环境,河海学子助力民生
为了深入贯彻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大学生对乡村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广泛号召并大力支持青年学子们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融创共进,共筑振兴
7月22日,“情系三农,智慧乡行”社会实践团前往长沙县荣合桥社区、开慧村及浔龙河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并在当地与村干部召开了座谈会,加以发放问卷,走访交谈,进一步深入了解宅基地经营性流转具体情况,农…
悦纳自我 自信成长:恩施建始队开展“认识自我”心理健康课程
为进一步做好有温度的教育,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力量,积极探索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一体化模式,8月3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偕行筑…
深度调研 守护碧波:恩施建始队实地考察石牌湖
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8月3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偕行筑梦团恩施建始队组织调研组前往建始县…
小岗村调研:见证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与未来
小岗村调研:见证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与未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讯员:计222揭有为】导语:七月的阳光洒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的小岗村,这个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地方,吸引了…
浔龙蜕变振乡兴 银龙共富绘蓝图
2024年7月20日,湖南工商大学“情系三农,智慧乡行”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浔龙河村和银龙河村,进行实地考察,探索两村宅基地经营性流转的实际情况,早上8:00从学校出发,约驾驶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浔龙河党…
东北林业大学学子三下乡:参观巫山博物馆,感受古文化的力量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特别提到了“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本次实践中,绘美乡村队前往重庆市巫山县,实地探寻当地是如何以文化振兴软实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学生走进烈士陵园 缅怀英烈弘扬爱国精神
7月3日,上午10时。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名学生在郑州烈士陵园开展了缅怀英烈的活动。他们自发组织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7月3日上午10时,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四名学生李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