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手指上的中国“揭秘无锡惠山古镇非遗魅力

来源: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作者:张春凤

手指上的中国

“师父一直跟我说,你要从事这个行业,你要做得下去,你要耐得住清贫,坚持下去,就看得到希望。”

2024年7月上旬,江南大学“手指上的中国”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无锡惠山古镇调研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惠山街道统战委员陆加贝、干事陆永吉带领实践团队寻访泥塑、锡绣、竹刻三项传统手艺的保护状态和传承情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属保护项目,泥塑、锡绣、竹刻均有悠久的历史。听江南微雨,访古镇深处,历史的厚重和匠人的精巧在手工艺品上逐一体现,织就了无锡独有的文化气韵。

惠山泥人

双手捏就的时光机

泥塑,即惠山泥人,迄今为止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于清末民初的民间极为流行。其源自惠山脚下田埂深处的优质黑泥,经由匠人的巧手和运河经济的发展,走向华夏大地,成为南派泥人的代表。

走进工作室,憨态可掬的阿福阿喜正在门口欢迎着来客。展柜上除了传承了传统技艺和审美的娃娃、仕女等古典造型,还有融合新生代技术,迎合年轻人审美的“盲盒”产品。

“是的,我觉得是要两条腿走路。一条就是我们这些经典的造型,还有我们的手艺,我们要传承下去。另一条就是比较创新的这种Q版的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我们也要把它做好这一块。”周璐老师说,“因为年轻人的市场是很大的,我们除了要传承记忆,也要跟随时代做出一些创新。”

惠山泥人按照其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可以分为粗货和细货两种。粗货使用模具印制,便于量产和传播;细货由手工艺人亲手捏制而成,更加具象和写实。手捏泥人作为惠山泥人技艺的最高展现,经常受到国内外的多重认可。

塑形,修皮,彩绘,妆鸾,成品……严谨的材料选取,精密的步骤,严格的克数控制,都是在制作惠山泥人时必不可少的环节。融入来自于生活的灵感,叠加取材自人间的形象。烟火气,在泥人师傅的手下氤氲而生。

“经典的东西其实也具有时代性。就说你如果有一件作品,你想在每一个时代都受大众的欢迎,这很难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惠山泥人还是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推出推陈出新,与这个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可能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锡绣

跨越千年再逢《丝绸之路》

锡绣,源自江苏省的苏绣技艺,锡绣(无锡)与苏绣(苏州)均为其中的分支。锡绣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早在明代便已成为贡品,清代便已有系统的皇家组织领导锡绣手工艺人。

赵红育老师作为享誉国内外的锡绣手工艺人,她几十年来最满意的作品是《丝绸之路》。、

“其实每一件作品创作出来都是不同的,我们也一直在学习。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应该是丝绸之路,是一幅1986年全国工艺美术大赛获奖的作品。”

“从选材、设计图法、图稿、配色到针法,都花了很多心思。”赵红育老师说。“一个绣娘除了要掌握她的技艺,还要有美术素养和美术协调。从最直观的人物塑造、神情表达,到整体的画面表现,你都要恰到好处。”

江南的古典韵味,被蚕丝线织就于绸缎之上,组成了无锡独有的刺绣表达意境。

“机器目前很难代替人工。从绣线的分组到技术和感情的呈现,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更何况,即便是ai也需要人工去指挥。手工艺还在传承,这一代代都是由人传承下来的。”

锡绣所具备的柔软和流畅性,很难被机器所替代。用匠心织就的作品,往往更加珍贵。

“但是刺绣的可载体很多。如果适当地使用机器替代人工,可以创作出更广泛、更有功能性的产品和文创,让刺绣从奢侈品走向千万家。不过人工的刺绣跟机器化的刺绣终究是不一样的,每一件做出来都不一样。因为每一人的这个感悟每一次都会不一样,所以绣出来的也不一样。也会创造更多的个性化。”

竹刻

刻见那年江南微雨

竹刻有两派。到了江南,一为阳刻,即留青竹刻。在竹青上制好图案后,留下竹青而除去图案以外的部分。一为暗刻,即金陵竹刻。即去除竹青后,在竹面上刻下凹下去的图案,并佐以颜色。

无锡竹刻为家传手艺,我们采访到了竹刻传承人乔锦洪先生。

“我们工艺美术界把留青竹刻叫做留青浮雕。其实就是在浮雕中间很微妙的局部刻意留一点竹子的青皮,那个韵味就会变得很独特,不是单纯去雕刻竹子。”

竹刻里不仅有风抚佳荷,还有松柏青青。刻下诗句,如古人提案在此,句句振声;刻下花草,如春日悄然临近,万类苏生。竹刻于19世纪正式在中国成为艺术的一种,晚清有诗云:“此艺在人间,千秋渺馀子。”

“第一步是构图,就像工笔画里的白描,用线条把刀刻的部分全部定下来。第二步叫铲底,便是用平口刀去除不要的部分。第三步平整坑洼的地方,再下一步便是用刀尖分出图案的前后层次。”先生说。

“这一步叫分韵。竹子的青皮既是韵母,深浅厚薄,皆由心而定。图像的质感因此而生”

“第五步便是整修,便是回头检查前面的步骤是否到位,查缺补漏。最后再上一点油。古人用桐油,我们现在用核桃油,去把整个作品滋润一下,图案便更加突出。”

走上案头,置入博古架,装进盒中,完成作为工艺品和艺术品的沉淀。这样,一个精美的竹刻才能诞生。

“什么是非遗?首先它不是一个东西,它是技艺与记忆的传承。当我师傅第一次给我上课的时候,他说非遗是什么?首先要纯天然,第二纯手工,第三要有自己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这三点我觉得说的很对。”

数百年,上千年,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研究,一代一代工具的升级和变化,一代一代审美的改变和轮回。时间能在物质上留下痕迹,让其褪色,使其溃烂,令其腐朽。但只要传承和记忆仍在,阿福和阿喜会一直惠山的土地上唱起歌谣。传承人的妙手,将令遗产熠熠生辉,万世仍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1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当,谱写校社联动的崭新篇章。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服务项目中,…… 徐乐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分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法律宣传…… 徐乐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 志愿活动落幕,青春力量融入社区

本周,“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圆满收官。此活动吸引了大批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志愿者踊跃参与,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获居民一致好评。活动开展得丰富…… 徐乐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大学生点亮社区服务之光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聚焦社区居民需求,致力于搭建大学生实践平台,推动社区服务迈向新高度。项目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 徐乐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大学生扮靓社区新底色

为助力社区服务迈向新台阶,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精心策划的“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大型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火热开展,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投身其中,为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徐乐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青春“政”步走,学子志愿入“社”来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聚焦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发扬志愿精神,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活动中,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 徐乐 王益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学子展担当,投身社区助发展

近日,由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院级志愿者活动“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在岳龙社区正式开展。本周,一群热情洋溢的公管院学子化身志愿者,积极投身于社区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徐乐 梁馨月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院学子践初心,社区服务我先行

近日,由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主办的“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者项目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广大同学招募志愿者,旨在深入社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助力社区文明建设。…… 徐乐 王君青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管青衿践初心,政社携手绘新篇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社区服务项目再次开展,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青年学子以躬身实践诠释责任担…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联合举办“心聚团队 合作共进

为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强化集体向心力,4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联合数学科学学院、法学院,于聊城大学北田径…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薪火以继往 怀赤忱而开来”主题升旗仪式

为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火炬,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年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4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在西校区十一广场隆重举行“…

最新发布

人科学子在行动:进商铺撒安全种,基层共筑防护墙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层安全建设的号召,强化社区商铺的安全管理,提升商铺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童印酉阳,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4日上午在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开展了社区安全下基层…
人科学子在行动:龙潭文化韵悠长,薪火相继谱华章
为理解土家族文化的根源和特色,增进对酉阳县龙潭镇民间文化的了解与传承,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2日启程,前往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通…
青春践行,点亮认知障碍的希望之光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深知肩负的社会责任。2024年暑假7-8月份,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找回困在时光里的爷爷”实践团队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致力于倡…
清晨的启程
今天的数学课先是简单地与孩子们进行了交流,询问了他们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随后,我走进教室,开始布置黑板,用彩色粉笔勾勒出几个大大的分数图形,如1/2、1/4等,并配以形象的图…
河工大学子暑期实践:寻中原文化,悟历史变迁——走进郑州博物馆
2024年8月7日上午九点,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薪火传承赓续文脉”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郑州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为宣传河南文化作出贡献。据小队成员了解,郑州博物馆于195…
【三下乡】深入实地调查,助力边境文旅——环境学子赴黑龙江省黑河市开展实践调研
2023年下半年,由于中俄边境的免签政策顺利实行,黑河这座历史悠久的中俄边境口岸小城不但为全国人民所知晓,更迎来了俄罗斯游客的青睐。“黑河早市”通过社交网络及短视频平台火速出圈,随处可见的外国友人…
南昌工程学院青春水利先锋实践团赴淄博历史展览馆开展党纪教育现场教学
南昌工程学院青春水利先锋实践团赴淄博历史展览馆开展党纪教育现场教学为培养实践团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接受党史国史教育、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洗礼。8月4日,南昌工程学院青春水利先锋实践团组织前往淄博…
南财学子探访王步文烈士故居活动
为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继承革命精神,传承革命力量,南京财经大学“兰新惠质”兴乡实践队于2024年7月15日来到位于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的王步文故居和以王步文事迹为主题的“初心使命馆”,追忆峥嵘岁月,赓续…
【三下乡】深入实地调研,助力边境文旅——环境学子赴黑河市边境中俄自由贸易城开展实地调
为了解黑河市中俄边境贸易的特点、主要贸易方向以及对黑河市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与发展潜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大美边境风景好”黑河市边境文旅发展推介研究社会实践团于8月4日来到了黑河市中俄贸易…
梦想的桥梁
支教,这一份跨越地域与心灵的奉献之旅,不仅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灯塔,更是每一位参与者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历。它蕴含着深远的意义,也激发着无尽的感悟。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支教老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