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观漆画之艺,感工匠之心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作者:孙梦璐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更好地了解德州漆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0日前往德州董子文化街进行探访,以从巧夺天工的漆艺中慢慢接近手艺人心中的描绘,感受非遗传承者的匠心。

初步了解,制定计划

为了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举行线上会议。队长孙佳妮带领队员们以网上资料为准初步了解了德州漆画的历史,并针对本次实践活动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具体工作安排、方向,作出了具体的强调。此外,根据实践队成员们不同的想法、意见,实践队经过全体讨论,最终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部署:此次实践活动流程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前往董子文化街,欣赏漆画。第二部分,参观漆画工作室,从漆画创作过程出发进行深入了解。

走进展览,观赏漆画

7月20日,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来到德州董子文化街,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队员魏佳注意到,漆画不同于平常我们见到的画作,竟不像是单一用漆所做。在询问后,工作人员耐心地介绍了漆画的制作。原来,除了主要材料大漆之外,漆画还要用到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螺钿片等材料,且每一种材料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接着,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一幅名为《治黄首役》的漆画作品,它讲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该作品尺寸为2米乘2.5米,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其中光贴蛋壳的制作环节就耗时三个多月,期间大约用掉了四斤白色鸡蛋壳、两斤鸭蛋壳、一斤粉色鸡蛋壳。这幅堪称巨大的画作就这样平铺在眼前,蛋壳的使用使浪花的形态更好地凸显着,又在经过十余次的变涂、打磨后,使得埋在底层的色彩或形象逐渐隐约地、有层次地显露出来,极大地震撼了队员们的内心。

漆也磨人,人也磨漆

参观完毕后,我们来到了姚向东师傅的家和工作室。今年46岁的姚向东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级非遗漆画传承人,《治黄首役》便是他的作品。一踏入工作室,大漆独有的气味扑面而来,充斥着整个房间,环顾四周,漆画作品让人应接不暇。作画的同时,姚向东向我们介绍,创作一幅漆画除前期的构思外,还要经过描稿、堆漆和贴蛋壳等几十道复杂工序,每一步都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手法和耐心,而且很多步骤还需要满足特定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打磨环节,更是十分磨人。姚向东于是坦言,“漆是磨人的,人也是磨漆的。”每一处细节里的反复研磨锤炼,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打磨,也考验着作画人的精神内核。漆艺的每一笔,皆精致细腻,匠人将思绪、故事、精神都通过笔触,传递到漆画上,无论是花鸟工笔、亭台楼阁,还是小桥流水,都蕴藏着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和传承。姚向东也认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既要注重传承,更离不开创新研究。”在大漆创作之路上,姚向东一直保持初心,不断学习。他多次前往北京、福州等地跟随专业导师学习,也拜访民间漆艺大师,学习研究漆艺的历史及工艺特点,还和年轻一代漆艺人进行思想碰撞,激发创作灵感,并致力于将漆艺融入首饰、家具、衣服等,以求这项技艺更好地被年轻人所了解。在姚向东身上,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得到充分呈现,这便是工匠精神。

总结分析,笃定前行

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让实践队队员充分了解了漆画这一非遗技艺,也深刻体会了工匠精神的伟大。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历史积淀,是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将会承担这一份使命,继续投身新的社会实践中去,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进献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与启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社会实践之旅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千里行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触历史之殇,探访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最新发布

青春在乡村支教中闪光——“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的奉献与成长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支教的动人篇章,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乡”约盛夏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
观漆画艺术,感工匠精神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更好地了解德州漆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知识的桥梁,爱心的纽带——“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支教活动纪实
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有这样一座桥梁,它由知识搭建,由爱心连接,让乡村的孩子们能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志愿服务队的支教活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爱与责任,为乡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乡”约盛夏遇“践…
青春人科进行时:青春赋能酉阳梦,非遗瑰宝耀华光
为了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2024年7月1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前往酉阳县龙潭镇,以实际行动助力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
暑假里的云支教时光——我与弟弟的共同成长
暑假,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放松和玩耍的时光。然而,今年的暑假,我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度过——成为一名云支教志愿者,而我的学生,正是我最亲爱的弟弟。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我们…
振兴:探寻红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
探寻红色遗迹,重燃红色精神——“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风采展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忠诚担当的精神品质,7月2日起,“探寻红色遗迹团”决定开展红色活动…
2024年湖南工程学院暑期“情暖童心 资助政策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背景下,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得到了有效推进。为最大程…
青春人科进行时:舞动酉阳展风貌,文化根脉舞中来
为了以传统文化之力赋能民族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2024年7月14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前往酉阳县龙潭镇,积极开展探寻酉阳文化发展新动力。酉阳摆手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色记忆:莘县博物馆的革命传承之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为深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承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不灭,提灯照耀山河”实践…
人科三下乡进行时:食品智慧进万家,儿童健康伴成长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4年7月11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前往酉阳县龙潭镇,为当地儿童开展食品安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