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观漆画艺术,感工匠精神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作者:孙梦璐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更好地了解德州漆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0日前往德州董子文化街进行探访,以从巧夺天工的漆艺中慢慢接近手艺人心中的描绘,感受非遗传承者的匠心。

初步了解,制定计划

为了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举行线上会议。队长孙佳妮带领队员们以网上资料为准初步了解了德州漆画的历史,并针对本次实践活动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具体工作安排、方向,作出了具体的强调。此外,根据实践队成员们不同的想法、意见,实践队经过全体讨论,最终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部署:此次实践活动流程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前往董子文化街,欣赏漆画。第二部分,参观漆画工作室,从漆画创作过程出发进行深入了解。

走进展览,观赏漆画

7月20日,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来到德州董子文化街,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队员魏佳注意到,漆画不同于平常我们见到的画作,竟不像是单一用漆所做。在询问后,工作人员耐心地介绍了漆画的制作。原来,除了主要材料大漆之外,漆画还要用到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螺钿片等材料,且每一种材料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接着,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一幅名为《治黄首役》的漆画作品,它讲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该作品尺寸为2米乘2.5米,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其中光贴蛋壳的制作环节就耗时三个多月,期间大约用掉了四斤白色鸡蛋壳、两斤鸭蛋壳、一斤粉色鸡蛋壳。这幅堪称巨大的画作就这样平铺在眼前,蛋壳的使用使浪花的形态更好地凸显着,又在经过十余次的变涂、打磨后,使得埋在底层的色彩或形象逐渐隐约地、有层次地显露出来,极大地震撼了队员们的内心。

漆也磨人,人也磨漆

参观完毕后,我们来到了姚向东师傅的家和工作室。今年46岁的姚向东是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级非遗漆画传承人,《治黄首役》便是他的作品。一踏入工作室,大漆独有的气味扑面而来,充斥着整个房间,环顾四周,漆画作品让人应接不暇。作画的同时,姚向东向我们介绍,创作一幅漆画除前期的构思外,还要经过描稿、堆漆和贴蛋壳等几十道复杂工序,每一步都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手法和耐心,而且很多步骤还需要满足特定的环境条件,尤其是打磨环节,更是十分磨人。姚向东于是坦言,“漆是磨人的,人也是磨漆的。”每一处细节里的反复研磨锤炼,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打磨,也考验着作画人的精神内核。漆艺的每一笔,皆精致细腻,匠人将思绪、故事、精神都通过笔触,传递到漆画上,无论是花鸟工笔、亭台楼阁,还是小桥流水,都蕴藏着对中国文化的凝聚和传承。姚向东也认为,“传统工艺的发展既要注重传承,更离不开创新研究。”在大漆创作之路上,姚向东一直保持初心,不断学习。他多次前往北京、福州等地跟随专业导师学习,也拜访民间漆艺大师,学习研究漆艺的历史及工艺特点,还和年轻一代漆艺人进行思想碰撞,激发创作灵感,并致力于将漆艺融入首饰、家具、衣服等,以求这项技艺更好地被年轻人所了解。在姚向东身上,专注、标准、精准、创新、完美、人本得到充分呈现,这便是工匠精神。

总结分析,笃定前行

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让实践队队员充分了解了漆画这一非遗技艺,也深刻体会了工匠精神的伟大。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历史积淀,是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踏星阳空社会实践队将会承担这一份使命,继续投身新的社会实践中去,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进献绵薄之力。(通讯员 孙梦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3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神宣讲活动。遵义会议在党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十世纪…… 刘锦睿,汪祥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精神延续至今,成为了人们坚定理想、勇于担当的强大精神动…… 刘锦睿,汪祥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七、八次宣讲活动圆满成功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3月31日讯(通讯员汪祥)在历史的长河中,遵义精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高尚品质…… 刘锦睿,汪祥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发扬遵义会议精神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3月11日电(通讯员汪祥)2025年3月6日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在开学后,回顾过去的六次工作,并且预祝后续工作顺利10月15日,星火遵忆宣讲团正式成立,随即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宣讲…… 汪祥 刘锦睿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工大学子返乡,“我把工大带回家乡”宣讲引热潮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2月10日电(通讯员刘锦睿)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响应安徽工业大学”我把工大带回家“活动号召,赴安徽省濉溪中学对母校学生宣讲工大风气。2025年1月17日,安徽工业大…… 刘锦睿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桑榆”新圈绘暖景,青春相伴递温情

2025年4月25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第五届“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德孝养老院举办了主题…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最新发布

永州市道县实践活动
2024年8月9日电: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团队通过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提供实际支持和建议。我们团队于8月1…
七元七天磨意志,捐资助学甘奉献
为弘扬和传承吃苦耐劳、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提高团队志愿者们的实践能力,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沂蒙情协会“捐资助学燃星光,点亮乡村振兴路”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14日至21日在济南市天桥区济南站附近开展“七元…
青春人科进行时:红色足迹觅往昔,文化薪火代代传
为了深入学习赵世炎同志的革命精神,教育引导青年铭记伟大奋斗历程,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开展参观学习活动…
青春在乡村支教中闪光——“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的奉献与成长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支教的动人篇章,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乡”约盛夏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
知识的桥梁,爱心的纽带——“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支教活动纪实
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有这样一座桥梁,它由知识搭建,由爱心连接,让乡村的孩子们能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就是志愿服务队的支教活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爱与责任,为乡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乡”约盛夏遇“践…
青春人科进行时:青春赋能酉阳梦,非遗瑰宝耀华光
为了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2024年7月1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前往酉阳县龙潭镇,以实际行动助力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
观漆画之艺,感工匠之心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为更好地了解德州漆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暑假里的云支教时光——我与弟弟的共同成长
暑假,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放松和玩耍的时光。然而,今年的暑假,我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度过——成为一名云支教志愿者,而我的学生,正是我最亲爱的弟弟。这段经历,不仅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让我们…
振兴:探寻红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
探寻红色遗迹,重燃红色精神——“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风采展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忠诚担当的精神品质,7月2日起,“探寻红色遗迹团”决定开展红色活动…
2024年湖南工程学院暑期“情暖童心 资助政策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在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背景下,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得到了有效推进。为最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