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南学子社会实践:访文物古迹,传中华文化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吉茹嫣 赵婉辰

(通讯员 赵婉辰 吉茹嫣)为深度体验和学习中华文化,真切地触摸历史,理解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7月25日至27日,河南工业大学文韵流芳小队前往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以及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博物院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景区,实地考察,参观历史文物古迹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龙门石窟中,中间的主佛为卢舍那。卢舍那佛,梵文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

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

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

宛若睿智而慈祥的智者,令人敬而不惧

无论从哪个方向角度看,卢舍那都是醒目慈祥的

亲切,聪慧,睿智,似乎透着淡淡的微笑

她是唐人心中美与智慧的化身,也是中国现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她不仅是当今龙门石窟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同时更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卢舍那佛是报身佛的名字,也是对佛真身的尊称。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武则天曾经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而当地更是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凡是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美所震撼。

(图为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通讯员赵婉辰摄)

宾阳中洞堪称龙门石窟,北魏期间佛像雕刻之精品,是一所极具艺术魅力和鲜明美学风格的佛窟圣殿。

宾阳中洞洞窟门道顶部雕刻有两朵莲花。南,北壁面各有三层浮雕:上层为一身飞天,中层有二身供养菩萨:下层是二护法天王,北侧为帝释天,南壁是大梵天。

走进宾阳中洞内,人们会不禁惊叹,这是到了佛国仙境,它确实像一座琳琅满目的琼庭画阁,它那苍穹式的窟顶,会使人想起北方游牧民的草原生活。窟顶藻井为一重瓣莲花,外围绕八身伎乐天人。自西向北而东分别为:持有磐、排箫、筝和铜拔者;自西、南而东分别持有笙、笛、阮咸和细腰鼓者。稍外在主佛身光两侧的是手托果盘的供养天人。最外侧的是圆钱纹、垂鳞纹和三角垂帐,构成了一幅大型华盖。那种“宝花降祥,蔽五云之色;天乐振响,夺万籁之音”的场景油然而生。

洞内造像是北魏石窟中 常见的“三世佛”题材,“三世佛”是指过去佛迦叶诸佛,现在佛释迦摩尼佛,未来佛弥勒佛。本尊释迦摩尼,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脖颈直而胸平,是写实的鲜卑人面相。观其神态,庄严中透露几许慈祥,目光中流露出关注人间的光彩,给人带来一些亲切感。

(图为宾阳中洞)

摩崖三佛龛:高7.30米,宽16.85米,进深8米。为武则天时期所开凿,辍工于武则天末期。因其临山,摩崖造像,且造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正壁造七尊式,以倚坐式弥勒主尊居中,左右两侧为结跏趺坐佛,这种以弥勒为主尊,三佛并坐的题材为中国石窟中所仅见,是武则天时期所独有的,新的佛像组合式样。

摩崖三佛龛七尊式造像,属于未完工的雕刻品。除本尊外◇其余仅雕刻出躯体,但我们可以据此了解和研究石窟凿造的过程。值得一

提的是,本尊倚坐式弥勒佛的两侧为胁侍立佛,此种布局造像也是石窟造像中罕见的题材之一。

(图为摩崖三佛龛)

游览龙门石窟的同时,也观察到很多被破坏的石窟。在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初,‌随着文物交易的兴起,‌龙门石窟再次成为了破坏的目标。‌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境外文物贩子盯上了龙门石窟,‌进行盗掘活动,‌导致一些珍贵的佛像和艺术品流失海外。‌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对龙门石窟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唐武宗时期的“武宗灭佛运动”,‌又称“会昌法难”,‌这一运动是对佛教的极端打击,‌并给予了佛教徒以沉重的打击,‌在此时期,‌龙门石窟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而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疯狂的盗掘对龙门石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中在1907年到1948年期间,‌龙门石窟被盗的主尊就达到两百多尊,‌其他各类造像一千零六十尊。这些历史更应该警示我们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图为被破坏的石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从它问世至今,不知陶醉了多少人。诗人死后埋葬的地方,叫琵琶峰。白居易,字乐天,虽为“太子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

晚年隐居洛阳18年,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过着“在家出家”“心向佛道,意在诗酒”近乎隐逸的生活。然而,诗人心中并非平静,他在诗中写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诗人虽然表面上醉心佛道,超然物外,而内心深仍然关注着人民的疾苦。公元846年,75岁的诗坛巨星陨落了,按照白居易生前的遗嘱,安葬于此。

(图为白园)‌

(图为小队来到龙门石窟)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极为丰富,截至2022年1月,拥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其中包括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等,尤以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多件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该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场所。小队来到河南博物院,感受文物带来的魅力。

(图为小队来到河南博物院)

贾湖骨笛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贾湖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省贾湖遗址,距今7800-9000年,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

1986-1987年间,贾湖遗址出土20多支精致的骨笛,分别有5孔骨笛、6孔骨笛、7孔骨笛和8孔骨笛。

贾湖骨笛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

贾湖骨笛,横空出世,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但贾湖骨笛能够改写的,远非整部中国音乐史那么单纯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贾湖骨笛作为罕见的史前神器、作为中华民族必须翻越的从蒙昧走向文明的第一座珠穆朗玛峰,其对此后闻名于世的中国礼、乐制度,土生土长的中国道家、道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文明的重要影响,恐怕语言文字也就只能略述一二了!

(图为贾湖骨笛)

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23年8月25日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一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一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既有接近于以晋地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于楚地器物的飘逸风韵。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图为莲鹤方壶)

‌武则天金简,又称“除罪金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所使用的金简,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皇帝使用的金简。这件金简由90%纯度的‌黄金制成,重约223.5克,上方刻有63字铭文,内容大意是武则天信奉‌道教,渴望长生不老,祈求‌三官九府免除其罪责。金简的制作反映了武则天晚年的思想和对道教信仰的追求。

(图为武则天金简)

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地2号墓中,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整体用失蜡法铸造而成,年代为春秋晚期,是目前所知最早采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禁为周代用以承放盛酒器的器座。云纹铜禁器身呈扁平长方体,禁面平,光素无纹,中空无底。禁面四周及禁体四侧用数层粗细不同的铜梗组成细密透空云纹。内层铜梗粗直以作骨干,中层铜梗稍细,外层铜梗最细,内、中、外三层铜梗相互套结,其中内层铜梗起主要支撑禁身作用。禁身四周攀附有十二个龙形怪兽,前后各四,左右各二。龙形兽有角,昂首翘尾,张嘴吐舌,前爪攀附禁沿,后爪紧抓禁外壁。禁底下有虎形足十二个支撑禁身,两长边各三,两短边和四角各一。虎昂首吐舌,挺胸凹腰,前足前伸,后只有一管状足。通高28.8厘米、长131厘米、宽67.6厘米,身高14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94.2千克。

铜禁整体采用失蜡法铸造而成。云纹铜禁的发现,将我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提早到春秋晚期,证实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相当成熟。

(图为云纹铜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5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山长黛,绿水长流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

为保护涪江生态环境,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热爱河流、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建一个绿色家园,,并引导更多志愿者投身生态环保事业,2024年5月8日12:3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乐道拾遗,童心筑遗 —记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55期

童心筑梦,非遗传承。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2024年4月27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梦想课堂”志愿服务支队怀着激动、热情的心情前……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乐道拾遗,童心筑遗 ——记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55期

童心筑梦,非遗传承。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2024年4月27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梦想课堂”志愿服务支队怀着激动、热情的心情前……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去除硝烟,清新校园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四月“禁烟控烟”专

为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保证八教师生的身心健康,树立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意识。2024年4月,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禁烟控烟”专项服务支队以招募班团的形式在第……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争当河小青,护河我先行 ——记“河小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期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倡导者、维护者、践行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涪江生态健康。2024年4月15日13:0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在长江……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健康身心,快乐常伴 ——记“暖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十一期活

为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认知。2024年4月14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汇泽养老院开展了以“健康身心,快乐常伴”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指尖魔法,折纸悦动生命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春蕾课堂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折纸的魅力,体会蕴含在折纸文化中的中国智慧,传承优秀文化。2024年4月13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春蕾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怀着奉献、友爱……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赋能志愿者,携手向前行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花果培训第十二

为推进干事们对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各个部门工作内容的具体了解,了解新学期的志愿服务,落实本学期的工作任务。2024年3月27日12:0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别都书院四维空间…… 杨绽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最新发布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地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时间:2024年8月2日-2024年8月3日报告撰写人:肖子轩,辛凯,吴卫,翁文杰,杨秉彦,吴佳伦——-一、前言暑假期间,我们有幸参与了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社会实践…
安徽学子三下乡:访襄阳党史记忆馆,寻红色足迹忆往昔
安徽学子三下乡:访襄阳党史记忆馆,寻红色足迹忆往昔随着新时代的步伐,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党的成熟与壮大,也昭示着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重…
走访红色文化圣地,追溯悠久红色历史
实践队队员参观了为了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王进喜而建立的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实践队队员了解到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实践队队员学习到…
重访党史旧路,展望光明未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智启未来,青春筑梦”实践队队员于…
墨韵丹青传雅韵 曲情德道颂中华
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愈显珍贵。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译传华韵·曲育新篇实践队举办了一场以书法与戏曲结合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两大国粹艺术,将中华美德深植于孩子们的心田,让…
学史明理 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
青春献力,共筑社区育人梦
青春献力,共筑社区育人梦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与社区人员携手合作,共同探索育人新途径,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为此,智汇家乡·教育先锋实践队队员于2024年8月8日在毕节市某小区…
邮政力量助力红色传承,研学活动共筑信仰之基
2024年7月2日下午,由常州工学院伴随学社的学生组成的志愿者以及老师带领23名小朋友前往张太雷纪念馆以及瞿秋白纪念馆进行红色研学之旅。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提供的大巴车负责接送,我们首先从常…
关于宁波大学知爱同行实践队就宁波大学女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深入分析——医学专业专题
近一个月以来,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皎月映思,青春择向”——知爱同行实践小队开展了有关宁波大学女大学生婚育观的调研活动,通过线上网络问卷以及线下个人访谈的方式,知爱同行实践小队初步了解、整理…
肺部无核宣传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开展实践活动
肺部无核宣传队的队员于8月6日-8月7日前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联志社区以及胡家庙街道北张社区进行以“肺结核防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普及与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方式,提高当地社区居民对肺结核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