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选择在夏天前往支教。
在大一选择加入支教团,一股脑地进行了七八次面试,有莫名的执着。在大二再次做了决定,反而付出了很多勇气。支教并非纯粹的与孩子们在一起为爱发电,有破碎的环境,炎热的气候,不通的语言,疲惫的课堂,不懂事的孩子,繁琐的文书申报,每日一篇的新闻稿,令i人慌乱的团队磨合……
就像伟大的“追光”支教团前辈张沫言老师所说“在破败的环境里,人只为了几个瞬间活着,瞬间的记忆会在以后不断治愈自己,给自己继续前行的力量”。四月,为了几个瞬间,热血上头,我选择进行第二次支教。六月,相较于过去的期待与好奇,这趟旅程更多的基调是惶恐与焦虑,许多事我仍觉得自己难以做好,去年还在被带领前往湖南,今年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安徽。七月,与队友们一起获得三周逃离考试与绩点的时间,一起上课,玩耍,尖叫,看星星,“把车卖了”……八月,一切又回到我所谓的正轨,在焦虑中沉浮,偶尔回忆大学中浓墨重彩的两次支教时光。
支教是我早早决定的人生必经一站,很巧合的是每次支教也都是从绿皮火车开始。四小时的火车相比过去的十几小时相较轻松,但到达圣尧的第一天,我就被难以正常清洁的厕所,奇怪的两面墙与铝片围起的“洗澡间”,粗犷的当地人所深深震撼。晚上九点,接连夜访宿舍的七八只金龟子与不断的尖叫声,更是让我有些崩溃。很感激大家一起稳定的发疯、打虫、封门,一直精神稳定地将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一起面对一些莫名其妙但就是降临了的挑战。
聚焦于“支教”“孩子”这件事情。湖南的一些孩子基础较好,甚至很多是城里回乡的孩子,能听懂很多有深度的内容,愿意去接受新颖的知识,期待走出大山考到好的学校。从他们身上我获得了很多从未想象过的纯粹和幸福感。但是在安徽夏令营的孩子们基础十分薄弱,不会ABCDE,不会拼音,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在美术课堂上,他们有的不会画云朵,有的不会画五角星,更令我难受的是,他们也不愿意去学习去改变,被鞭打着上学,近乎本能地喊着“不会”,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没有对于梦想的任何认识与意识。
很难想象这次所谓的“支教”到底能带给他们和我自己什么,日复一日对成群的顽皮的孩子训斥、愤怒到最后的无奈。作为一个支教大学生,本该更加认真地接触孩子们,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一些困难。但看着家访中家长对孩子教育与未来的木讷,老师方言加密通话中的当地教育状况,孩子们从小树立的意识壁垒,这一切很难被21天的夏令营打破。面对庞大的人数,大量的课程,调皮的孩子,我总是感到疲惫,支教夏令营像是变成了托管所,本该每日带笑的我也总是板着个脸,生怕过于温柔导致学生造反。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传达着不一样的力量。支教特有的孩子的礼物,孩子对支教老师家访的期待,孩子对课堂的喜爱,都给予着一个疲惫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向的积极的反馈与感动。仍记得在大一面试时被提及的问题“你认为短期支教对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在三年级的美术课上,说着不会画画的孩子,正在本子上画着了我第一节课教的向日葵。或许他们不记得梵高,不记得《向日葵》,但他们却学会了画向日葵,或许这就是短期支教能给他们带来的一部分影响,他们无需记住我的名字,只需要记住那株向日葵,就已经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最大的收获。
最后再次回忆一下我在支教团宝贵的团建记忆:一起坐在敞篷食堂看落日余晖,一起在夜晚躺在学校的空地上看满天星星,以及过去的一起散步,一起攀爬小径,一起凌晨夜爬,一起等待日出。如果没有大家,我很难收获这些奇妙的人生第一次的经历。感谢遇见这么多很好的、干活勤快的、多技能点的、情绪稳定的伙伴,希望支教团的大家越来越好!也希望我自己能在未来焦虑的时候回想一下在安徽和湖南,看天空,看星空,看日出,爬山峰时内心的平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8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