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共话浙里耕五育,循迹百村锦绣程”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开展实地调研,沿着习总书记的浙江足迹,感受横坎头村的农旅氛围,庚续“浙东红村”的文化脉络,探寻红村发展新模式。
上午,实践团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按照“余姚市红廉馆-浙东革命根据地-浙东报纸旧社-王鲲烈士纪念馆-何克希将军纪念馆-浙东银行史迹陈列-新华社浙东分社旧址”的顺序依次参观了村内红色文化宣传点。实践团成员们在《红廉四明》短片里感悟时空交互中的红廉教育;在浙东革命根据地重现那一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在纪念馆中瞻仰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在史迹旧址中触摸流动的时间带来的革新巨变……横坎头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革命烈士的血泪,浇铸着绵延不绝的革命红色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永恒梦想。
接下来,实践团成员们分组体验了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弄大糕的制作工艺。成员们跟着大糕师傅的操作,一次次推翻重来的过程中逐渐熟练:筛粉、雕空、加馅、盖粉、加印、切糕、上蒸。在加印过程中,成员们细细挑选着印章上的内容——不仅有十二生肖的图案、“恭喜发财”“金榜题名”等传统祝愿,还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新口号。经过大糕的制作体验,实践团成员们更加深刻体悟到横坎头村村民将传统技艺和红色基因的结合,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下午,实践团的成员们再度启程。他们首先前往的,是位于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楼的博物馆,在这里,实践团的成员们跨过时空,见证了横坎头村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发展历程;看到了横坎头村由“军民共建“、“村银共建”、“结对共建”构成的同心共建体系;见识了横坎头村为了“涵养乡风”、“焕新村容”而采取的实实在在的举措以及取得的绚烂成果等。
在这之后,实践团的成员们选择到村民中去,通过与村民的和谐交流,从村民的口中听取生动的生活条件变化故事,亲身体会到村民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向大家侃侃而谈的,既有年近九十的和善老太,也有青春靓丽的高中学子,不同人的言语风格各异,但不同人的想法趋于一致,他们对横坎头村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投入,村里的道路更加宽敞平坦,绿化面积显著增加,垃圾处理系统也得到了改善,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居住体验。各种文化活动设施也得到高度评价,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横坎头村作为一个从贫困闭塞的山村发展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其发展历程是一段充满智慧和汗水的奋斗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横坎头村的村民们凭借勤劳双手和创新思维,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这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对于实践团成员而言,横坎头村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再次告诉了实践团成员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实践团成员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应当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正如横坎头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实践团成员未来将更积极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如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横坎头村的未来无疑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向着更高远的目标稳健前行。本次的社会实践,既巩固了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与横坎头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更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一次深度接触与理解当代乡村发展现状的宝贵机会,看到了当代乡村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红色教育的普及。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课堂之外的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这无疑是对教育的一次重要补充。
此次经历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成长,它激励着实践团成员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呼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添砖加瓦。横坎头村的发展故事,将成为实践团成员不断前进的动力,指引实践团成员在乡村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