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三下乡:红色精神永流传,革命历史陈列馆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作者:戴子翔

为了解本地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历史,牢记本心。于七月十二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红浪”党史学习教育团个人成员,也就是我,来到安徽省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

图为实践者在悼念英烈。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戴子翔 供图

我们来到陈列馆之前,对本次学习之旅有过很多预期。比如我们会在陈列馆中畅想革命先烈们的英雄过往,从一篇篇动人事迹中热泪盈眶,在一场场战役的介绍中热血沸腾之类的云云。但实际上,我最为感慨的却是那纪念碑下,一行行为石碑所镌刻的战士的姓名。

我在以前对红军战士们一直有一种偏见,就是我以为红军战士都是至臻完人。在看一些影视剧时,只记得正面角色是共产党员,却忘记了他们在成为红军战士之前,也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一员。但当我们来到这块刻着众多战士名讳的石碑下,认真阅读市政府为烈士们写下的墓志铭,我才感觉到历史的厚重,才明白什么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知道为什么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荆涂巍巍,淮水汤汤。珠城儿女铁血丹心,铸贞魂于九泉;禹风后裔豪雄袤远扬浩气以四方。寄身锋刃,挺傲骨当垂范后昆,壮士怀德,挥盾剑举民族兴亡。雪魄冰魂光昭日月,忠肝义胆华耀辉煌。松涛阵阵,如三军驰骋疆场;龙湖潺潺,似百鸟倾诉衷肠。

图为实践者在观看英烈铭。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戴子翔 供图

图为实践者在陈列馆内部。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戴子翔 摄

在此之后,我们便进入了革命历史陈列馆。而这里便是陈列革命先烈们英雄事迹的地方。陈列馆展陈自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蚌埠市革命发展的历史,通过大量图片、绘画、史料以及实物,形象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其中有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陈良、宋玉琳;大革命时期牺牲于蚌埠小南山麓的杨兆成烈士,他是在安徽殉难的第一位共产党员 ,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以及朱务平、李文宗、周启帮、王昭烈士等。中央领导同志薄一波、张爱萍、张震、张灿明等为陈列馆题字留念。

说实话,我在平日里常接触一些历史战略游戏,对于一些意识形态和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有一些朴素基本的认知,这也让我在平日生活和网络上对我们国家的制度文化很自信,且有一些优越感。不过比起真正的左,我更像是《红岩》中,军统特务口中那些“追赶潮流的少爷”,尽管家庭条件并不是真少爷。而游戏中的视角过于宏大,让人扮演历史的车轮,只顾得滚滚向前,却忽视了车上的人和被车轮碾过的人。

在学习过往的历史中,我们也常常以一种上帝视角去观摩,而不能感同身受,不能理解一些事情。上帝视角又被称为全知视角,但这全知的视角确是盲目的。革命遇到挫折,就说是“历史的局限性”或者“某某某的领导有误”,让人产生“那就换个思路”或者“一开始就不叫他指挥不就好了”的想法。常常忽视身临其境,在当时的条件下,那些具体的革命者的考量和感受,从而有“我上我也行”的想法。但本次学习,却给我不同感受。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笔者敬仰革命者,而非这个概念。革命先烈们并非天生英雄,他们是人民群众中觉醒的,希望改变当下现状的普通人。英雄是不完美的,有些是无法辨明现状的,是会犯错的,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任何人。我们必须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生活。而现在,我们需要做好当下,学好专业知识,毕业后用自己的知识造福社会养活自己,不要成为社会负担,便是作为一名普通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通讯员 戴子翔)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2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深入乡间,体察民情
深入乡村,体察民情我们村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下乡团队,在7月14至7月17这4天里,我们团队对公园环境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公园工作人员和村民对环境的要求和认识,对乡村环境进行清洁,帮忙捡垃圾,协助清洁工人…
金慧启航·智慧之光
为在小学生心中播种金融智慧的种子,增强他们对金融诈骗的辨识与防范能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征程,前往阜阳市临泉县迎仙路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此次活动…
安徽学子三下乡:访红色记忆,传爱国精神
中国青年网淮南7月15日电(通讯员 苏辰赓)为进一步加深对红色精神的了解,助力传承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红色青年,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家乡党史学习实践队于7月15日在上窑县党史…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端牢中国饭碗
为深刻理解并践行大食物观,6月30日至7月5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生生不息”多年再生稻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闽北粮仓”浦城县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再生稻种植情况、了解农…
安徽学子三下乡:学红色事迹 ,传革命精神
中国青年网淮南7月15日电(通讯员苏辰赓杜浩天)为进一步加深对红色精神的了解,助力传承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红色青年,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家乡党史学习实践队于7月15日在上窑县党史博物馆开展了参观学…
暑期社会实践 | 万年上山孕“五育”,世界稻园谱新篇——探访上山村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2024年7月17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共话浙里耕五育,循迹百村锦绣程”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了前往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的探索之旅。上山村以位…
志愿春风拂乡村,教育花朵绽新颜——“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支教工作亮点纷呈
春风送暖,爱心满溢。一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如春风般吹拂着乡村教育的田野,让教育之花绽放出绚丽的新颜。“乡”约盛夏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中心小学。面对当…
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小火柴志愿者讲述黄河文化
在一次充满教育意义的讲座中,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的实践队员们于2024年7月16日走进丹江口市浪河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科普黄河——中华母亲河”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孩子们介绍黄河的地理…
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小火柴志愿者讲述遵义会议历史
在一次充满教育意义的讲座中,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的实践队员们于2024年7月16日走进丹江口市浪河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科普遵义会议”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孩子们介绍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
引雁回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院学子赴醴陵市探寻工人返乡就业驱动力
近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株洲市船湾镇暑期实践团深入株洲市醴陵市,对多家标准服装企业和陶瓷工艺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旨在了解人才流失困境,探寻工人返乡就业驱动力。团队成员首先赴醴陵市船湾镇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