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探寻历史足迹:文物背后故事
——南京博物院
在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下,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学子们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自7月5日至6日,他们深入南京博物院,通过一场与文物的深度对话,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在文化的浸润中增强了文化自信,让历史的余温在心头久久回荡。
在众多珍贵文物中,西汉金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学子们的目光。这件于1982年在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以其高达99%的含金量、精湛的工艺和神秘的用途,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金兽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其形态栩栩如生,似豹非豹,屈身团腰,神态警觉,颈部环绕着三道精美的项圈,项圈上镶嵌的环钮更添一份庄重与华丽。金兽底面中空内凹,底部刻有篆书“黄六”二字,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我来自西汉,是一个未解之谜。”金兽仿佛在低语,“至今,仍未有专家能准确揭示我的用途。有人猜测我是用来镇压席面的席镇,见证了无数权贵以我来镇压不祥,彰显其尊贵地位;也有人认为我是镇库之宝,象征国家的财富与繁荣。我颈部的项圈,如同驯兽的标志,与镇库的概念不谋而合,更增添了我的神秘色彩。”
随后,学子们的目光被一件精美绝伦的金蝉玉叶所吸引。这件出土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的宝物,金蝉含金量高达95%,而玉叶则选用了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经过匠人的精心雕琢,呈现出晶莹润泽、温柔细腻的质感。金蝉形态逼真,仿佛即将振翅高飞;玉叶薄如蝉翼,分为八瓣,主脉支脉清晰可见,边缘圆润光滑。整体造型不仅展现了明代苏作金器、玉器的高超技艺,也透露出工匠们的巧妙构思与深厚文化底蕴。
“我是张安晚送给小妾魏氏的定情之物。”金蝉玉叶似乎在诉说着一段跨越年龄的爱情故事,“我们之间虽有着二十多岁的年龄差距,但这份感情却异常深厚。魏氏身份低微,而我寓含‘金枝玉叶’之意,是对她最高的赞美。同时,‘蝉’也象征着破茧重生,寄托了张安晚希望魏氏能够投胎到富贵家庭的美好愿望。”
此外,学子们还亲眼目睹了金缕玉衣的震撼之美。这件出土于江苏徐州狮子山汉楚王墓的宝物,是西汉早期某位楚王的陵墓随葬品。玉衣由数千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精美玉片组成,每片玉片上都雕刻着精细的纹饰。这些玉片通过细如发丝的金丝串联而成,整件玉衣重量近20公斤,展现了汉代工匠无与伦比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古人认为玉具有防腐和辟邪的神奇功效。”金缕玉衣仿佛在低吟,“为了保持真身千年不坏,帝王及王侯贵族们常常选择用玉来包裹尸体。我的主人便是西汉江都王刘非——汉景帝刘启的尊贵之子。他的陵墓中这件金缕玉衣的存在,不仅体现了汉代贵族对永生的渴望和对死后生活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珍视。”
此次南京博物院之行,不仅让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悠久绵长,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定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感,继续前行在探索与传承的道路上。
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通讯员:孙家琳
电话:15249897129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6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