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做的情况,并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打开新思路。团队成员在经过一系列线上讨论之后,2024年7月28日,曲阜师范大学调研团济南小分队的张兆媛,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来到南留张手工银器第六代传承人——张振普的家中做采访,以此探寻手工银器的制作工艺。
走进老巷,访非遗传人
实践队员们穿过繁华熙攘的街道,来到老巷子里,这里面的亭台楼阁都别有一番韵味,队员们在巷子深处找了挂着“南留张”三个字的牌子。南留张银器的历史悠久,已有百年历史。张振普师傅从小受家里熏陶,对银器制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下定决心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据了解,“南留张”以前并不叫南留张,而是叫“张南留 ”,后来传着传着,为了名字顺口,就改成了“南留张”。这间南留张手工银器制作工坊于1998年成立,能延续至今,还获得了多项荣誉,张师傅很是欣慰。
在经过张振普师傅的允许后,两名实践队员走进了张师傅的工作间进行观看。房间虽然不大,满是木桩和工作台,散发着古朴的味道。这样一间小屋出现在这个“快餐式”的时代,却别有一番韵味。
图为调研团成员张兆媛正在采访南留张银器传承人张振普。
实地考察,品银器之美
手工银器以白银为创作载体,采用传统银器手工工艺创作,工序繁杂,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说到银器制作,张师傅他举起一把银壶,侃侃而谈:“这一把银器看似小巧,其实制作还要好些天呐!”经张师傅介绍,制作这一把银壶,要经过化银、锻打、下料、粗加工等等一系列流程,算下来至少也要花费半个月的时间。一般饰品店卖的银器往往是批量生产,做工虽快却不精细,都是流水线工程。手作银器程序虽然冗杂繁琐,但张振普却乐在其中,他认为这就是手工制作的不同和价值所在。
图为南留张银器传承人张振普和他的手作银壶。
发放问卷,传播非遗文化
在实践期间,实践队员们向当地居民发放了非遗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了解大家对于非遗的了解程度以及对非遗传承和创新的看法,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于非遗的重视程度。
图为实践队员利用问卷调查居民对非遗的了解程度。
关于这个问题,张师傅也有他独特的见解。张师傅认为传承就是要让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东西能顺应时代发展,薪火永不灭,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所谓传承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前人留下来的东西,而是要学会创新,在传承中创新。而一样东西,一门手艺能否传承下来,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张师傅从一个非遗传承人的角度谈到,影响非遗传承和创新的因素有很多,其首要因素就是时代因素,也就是环境因素,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想要做出精美的银器也是比较困难的。
图为张师傅制作银器的工具。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魅力,受益匪浅。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队员们也意识到了非遗在传承和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底蕴的重要见证,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文化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贡献。现在社会鼓励青年一代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年轻人们的文化教养和综合素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7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