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让学子充分认识推动民族团结事业的重要性。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睛”彩石榴籽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南宁市宾阳县开展以“石榴籽情牵宾阳,民族团结共促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于2024年7月12日抵达了宾阳县,在当天上午开展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书记座谈会、下午实践团成员在古辣镇蔡村参观学习,成立了地学宣讲团、深入走访当地村民并入户调研推普情况,为推动宾阳县民族团结贡献青春力量。
产业帮扶,助力宾阳共富裕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7月12日上午8点40分睛彩石榴籽实践团团队成员与宾阳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行书记李书记与副书记杨书记开展了一个小时的座谈会。
随后李书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学习,李书记指出近年来做出的一些成果,李书记介绍说:“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文、旅‘三位一体’,形、实、魂‘三者兼具’。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为契机,着力构建‘中国广西宾阳农谷’,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随后实践团成员与杨书记一同前往当地旅游振兴产业试点项目所在地古辣镇蔡村参观、了解“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蔡家村的历史建筑以及其历史文化起源。
在蔡家村的导游兼讲解员陈志连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蔡家村进行参观学习。蔡村是第三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陈志连介绍说:“蔡家有三‘香’,分别为稻香、水香、书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下,实践团成员跟随着陈志连的步伐,踏上了感受三“香”之旅。
进入村口大门,成片的稻谷均匀平整的晒在地上,清香醇厚的稻香使人心情愉悦。导游陈志连说:“蔡村曾经为三个村子,随后合并而成为一个村。”蔡村同心构建互嵌式融合发展的融居环境,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实践团成员们在参观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随后,陈志连带领实践团走进蔡家古宅,“蔡氏古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传统村落蔡村的中心”。古宅由蔡氏书香古宅群、蔡氏书院、小金洋楼古建筑组成。陈志连通过开展感恩奋进教育,从蔡家古宅先人的居住生活、工作生活、婚丧嫁娶等日常事务讲解。让我意识到促使各民族团结群众能够亲密无间的交往,自然而然的交融是推动民族团结事业的关键一步。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蔡村的同心文化广场。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开展工作以来,蔡村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核心要义,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从民俗文化宣传、以及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宣传等方面坚持并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蔡村“通过组织开展活动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引导各族群众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理念,增强“五个认同”,形成民族团结的导向。
教育普及,点亮宾阳明日星
下午实践团抵达文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当地村委驻村书记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并提前通知村民和小孩参与实践团的宣讲活动和推广普通话的活动。
在宣讲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小朋友玩起了小游戏。
调研走访,倾听宾阳民心声
同时,实践团另一部分成员深入走访新凤村村民进行推普宣传。普通话是我国的国语,具有促进社会交流沟通、减少误解和歧义以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本次推广是以走访农户和收集书面问卷调查为主,深入交流和了解当地民族语言特色。
走访的其中一位村民表示近些年普通话推广成效非常好,在广东打工的地方,虽然有很多外地人也混杂各种家乡话,但是大多数人都会以普通话作为交流语言,所以自己身处在这种浓厚的普通话氛围中渐渐也会说普通话说地流利了,自己的母亲现在已有九十岁高龄还不能流利地说一句普通话基本都只会说家乡的客家话,但很高兴自己的两个小孩子,从小就能流利地说普通话,在家跟他们相互沟通也是用普通话。同时村民也提出,在如今国家快速发展的时代,原有的家乡话慢慢消失了,在注重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保留和传承好家乡的传统交流语言。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做好坚实的语言支持,推广普通话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和社会基层人民交流,发挥自身优势,为民族团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4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