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梁宝盈 曾锦辉)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位于梅州市大埔县的英雅家炳学校,独创“儒雅教育”体系,希望学生们不仅要提高文化知识修养,更要立鸿鹄之志、养浩然之气。
2024年7月15日至21日,为响应“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遇见知音实践团结合当地学校特色,精心设计并成功开展了三节不同时期的传统文化课程。
图为英雅家炳学校精神文化长廊 黎姿彤供图
文明的雏形:甲骨文的魅力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等兽骨上的文字,在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是中华文明的初始的象征之一。实践团通过形象举例和问答互动,向学生们讲解甲骨文的起源、造字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猜字小游戏中,他们踊跃举手参与,每当有人成功认出一个甲骨文时,教室里都会响起阵阵掌声。
图为队员为甲骨文构造写板书 郑玫婕供图
为了让学生的文化体验更立体,团队成员鲜嘉雯还结合甲骨文象形文字的特点,设计了“将甲骨文藏在画中”的环节。简单的笔触里,藏着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字形的种种系联,无形中加强了他们对古老文字的认知和对早期文明的了解。
图为学生创作的“藏”有大量甲骨文字的画 韦婕供图
思想启蒙:从儒家经典看交友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品,被学校选为经典诵读的篇目之一。对学生来说,这部著作并不陌生。实践团节选《论语·季氏篇》的内容,结合日常“交友”话题来导入情境。课堂开始不久,团队成员邓伊岚首先遇到的挑战是如何让同学们读对、读准字词读音。在面对“便辟”“便侫”等生僻字词时,她总会放慢讲课速度,耐心地纠正学生们。
“如何把一篇古文经典学透?”,实践团认为不仅要理解好文意,更要发掘好其蕴含的当代价值。深入浅出地讲解孔子的思想精髓和为人处世之道后,邓伊岚进一步引导学生们产生“如何正确面对交友”的思考。学习经典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以古鉴今地培养高尚品质,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合。
图为队员就重难字词向学生提问 王彦凯供图
图为学生聚精会神地聆听孔子思想 郑玫婕供图
高度成熟:百花齐放的戏曲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综合而成。到明清时期,形成了高度繁荣、地域特色丰富的戏曲“百花苑”。
为加深学生对戏曲的认识,团队成员从发展历程出发,带着他们细心观察四大行当的装扮特点,逐步分辨不同角色。而面对数量繁多的剧种,实践团抓中心、选典型,从5大核心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各截取了1至2段经典唱段,希冀在有限的课堂内为学生呈现最精华的艺术。从《贵妃醉酒》到《穆桂英挂帅》,优美典雅的旋律声声入耳,学生在沉浸式欣赏中感受到戏曲的独特韵味和情感表达。
图为队员带学生观赏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邝彩诗供图
文明“乡”火永相传,教育种子萌心间。实践团将继续扎根乡村土地,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培养师范素养,争取为更多学生带去精彩的文化体验,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51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