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人科下乡进行时:揭开傩文化面具之秘,传递远古时代的深沉呼唤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作者:冯馨宇 何曼 方乐

酉阳7月18日电(通讯员 冯馨宇 何曼 方乐乐)为深入了解和传承酉阳文化,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在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为孩子们开展了文化课堂。

中华文化就像浩瀚宇宙中的星星,即使经历了几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傩始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型于明朝。作为一种祭祀仪式,它得以流传的原因,正是在于寄托了广大百信的情感。了解了“傩”的含义,成员们们更加想要去深入了解其内涵,想要预见它的未来,也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到它的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填涂傩面具。李雨晨 供图

图为小朋友体验绘画脸谱。东灵 供图

“傩”到底是什么?又为何隐藏在中国渊远历史的深闺之中,少有人识呢?这些疑问在成员们们的课堂里被一一解答。成员们们向小朋友们讲授了傩文化包括傩面具、傩舞、傩戏等等,甚至人们还将其运用于做法事和狩猎。还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傩面具的不同角色形象。傩面具分为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和牛头马面。这些傩面具古朴深厚,造型生动,具有强烈的意向美,形象的刻画了民间神话的喜、怒、哀、乐。

傩面具以其极具特色的形式带给小朋友们惊艳和遐想,加强了小朋友们对中国傩文化的认识。通过这次的课堂,小朋友们感受到了傩文化世界的丰富和多彩,让人有一种领略远古世界文化的全新的感觉。透过那一一个神秘魔幻的面具下,成员们们好像来到了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这次课堂对成员们们来说这是一次很特别更是很有意义的一次经历。

图为小朋友的傩戏面谱绘制作品。冉东灵 供图

在这个蝉鸣如织的夏天,成员们用最朴实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着来自傩文化世界的秘密。他们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好奇与渴望,成员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这证明了 “傩”并不是完全消失灭迹,还有再次走向大众的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合影。冉东灵 供图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成员们在吃苦中坚定信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奉献中收获快乐,体会乡村的魅力与潜力,让成员们们携手并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奋斗书写辉煌,助力傩文化的复兴,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通讯员冯馨宇何曼方乐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53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温暖和爱将伤痕抚平

  与济南救助管理站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主任陈晓黎面对面  在妇女、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我们见到了陈晓黎主任。今年是她在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第二十二个年头,被问及二十二年…… 陈志茹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陪伴是最温暖的誓言

  “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为生活无着的人们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题记  有一帮人,他们默默无闻,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到他们开着救助车行驶在街道上。他们是救…… 伊鹏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敞开怀抱,拥抱世界

  写在前面  七月末八月初,带上行李箱和一颗好奇的心,我们来到淄博市救助站,在这里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从一开始对救助站并不了解,到去汽车站做社会实践调研时的半知半解,再…… 陈璐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生命,从这里开始变得幸运

  生命从这里开始变得幸运  从前的我笃定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的生活,做好自己。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无非都是个人生活的点缀。但救助站的生活却和我所想的完…… 谷丰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救助,我们一直在路上

  心得感悟  初入救助站  2018年7月18日,考完最后一门试,心里放下了考试的压力,剩下的只是等待着社会实践的到来,后来得知自己要在第二批去往救助站时,内心稍微有些失望。  不…… 孙家伟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生活从来不容易,我们要互相抱紧

  由于有很多受助人员精神不太正常,所以当被告知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是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时,我内心的恐惧加深了,也意识到此次实践的难度和重要性。  第一天来到妇女儿童科,只见…… 郑天娇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善缘自心中,乐源于昌盛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横行霸道的时代。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 董自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点亮心中的每一盏灯

  有会听到有人抱怨国家社会制度的不公,总有人会对社会福利制度不满,而我这个暑假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在淄博救助站的社会实践活动。  ----题记  初入救助站,温暖在心间  7月…… 许小雪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岩青梦”实践队赴困牛山:追寻红色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2月17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红岩青梦”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省石阡县困牛山这片红色热土,开展“困牛…

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社开展红色电影观影活动

为引领广大闽科学子筑牢爱国根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读书…

 延续十九载,湖南农大机电学院打造科技人文融合志愿服务,为特殊儿童送暖

3月30日上午,湖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冒雨走进长沙市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以舞蹈表演、机器人演示、手工…

礼仪赋能成长——共建校园文明新高度

为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与个人风貌。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校“…

辨明前路,引航梦想 ——人文学院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

为帮助人文学子把握公考方向,了解相关政策,3月27日,人文学院于院办202教室举办公考指导分享会,邀请南京大学博士王海霞老师…

最新发布

电气学子三下乡: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渡江战役纪念馆实践调研
在电气学院的号召和带领下,我踏上了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征程。这次不同寻常的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外出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让我们在缅怀先烈、学习历史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作为…
“石榴红边疆”暑期三下乡|播种希望,点亮未来,以青春之名,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2024年7月17日-7月21日,玉溪师范学院“石榴红边疆”民族团结实践团在马关县少年儿童之家开展了以“民族…
人科下乡进行时:龙潭古镇扬智韵
酉阳7月14号电(通讯员李雨晨何曼方乐乐)为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意识,推动乡村儿童美育教育发展,“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4日前往酉阳县龙潭…
曲园学子三下乡:手工织梦,音乐奏鸣
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曲阜师范大学“万里桐花,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于7月17日在曲阜市鲁城街道奎文社区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以“手工织梦,音乐奏鸣”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做手…
曲园学子三下乡:携孩童之手,寻传统文韵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曲阜师范大学“万里桐花,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于7月16日走进曲阜市鲁城街道奎文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礼仪与书法文化拓展课堂…
童心绘观音阁,传承历史文脉
为了增进鄂州学子对于城市地标建筑的认识,7月15日上午,位于鄂州古楼街道的北门社区启动了以“描绘观音阁”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之“孩童视角下的观音阁”。该活动旨在通过绘画的方式,激发北门社区孩子们的…
重电“智慧旅行家”三下乡:情系乡土,爱洒乡间
大学生网报7月9日电(通讯员钟瑜张仲絮陈星君)在烟雨蒙蒙的清晨中,老岩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系乡土,爱洒乡间”三下乡活动。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社会服务行动,更是一次心灵与土地的深情对话,一次城…
重电“智慧旅行家”三下乡:温暖传承,情系老党员
大学生网报7月9日电(通讯员钟瑜张思楠陈星君)在骄阳似火的季节里,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表达对老党员的深切关怀与敬意,重电“智慧旅行家”于7月9日组织了一场温馨的慰问活动,深入乡村,为老党员送去了温…
生命之水,安全之舟
夏日的阳光炽热而明媚,社区的孩子们正享受着暑假的欢乐时光。然而,随着气温的升高,溺水事故的风险也在悄然增加。作为三下乡志愿者,我们深知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每个家庭幸…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佛山大学党辉乡梦实践团|药香之旅:佛山中医药文化馆,探传统医学之美
2024年7月,佛山大学党辉乡梦实践队积极响应2024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前往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的佛山中医药文化馆实践学习。本次活动是想让党辉乡梦队成员们通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