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砖瓦,承古言,载历史;甿祉民声,利社稷,翻新篇。为了进一步保护盘古文化的“文化形貌”,留存其“文化记忆”,更好地挖掘其文化价值,促进民族团结,2024年8月9日至8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川泽同砥 福禄甿祉”盘古文化调研团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统共分为两个重要部分,即实地考察柳州市蟠龙山盘古庙以及通过向各市民分发线下调查问卷的形式,探究盘古文化当下的发展困境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8月9日一早,成员们到达柳州市蟠龙山公园。山脚下,可以看到一石碑上篆刻着有关蟠龙山的简介以及“柳之山川甲天下”的字样。蟠龙山又名宝塔山,在柳江的东岸,它横列三峰,临江耸立,形如蟠龙,因而得名,是柳州著名景点和城市地标,盘古庙、蟠龙塔等就隐藏在这山林之中。沿着石阶往上,愈高愈古。通往盘古庙的途中可以看到,每隔一段路程,石阶旁的山体上都分散着大小不一、神态各异的塑像。部分雕像胸前刻着“卐”纹样,可见蟠龙山中所蕴含的宗教色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柳州市的民族宗教底蕴。
(图为石阶旁胸前刻着“卐”纹样的雕像)
到达盘古庙后,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由青瓦石砖砌成的,挂着“混沌初开”牌匾的宫式门,门洞两侧刻有两联,分别是“天地开辟此处本是名山胜境”和“历史推陈今朝又见宝塔琳宫”。
(图为两侧刻有“天地开辟此处本是名山胜境”“历史推陈今朝又见宝塔琳宫”两联的门洞)
随后,成员们穿过门洞来到庙前,庙门悬联为“混沌初开天地神人尊盘古”“乾坤久奠苗瑶壮汉荐轩辕”,而廊柱题对曰:“始则同源旋而衍派百族发祥天地阔”和“始燃取火喜或营巢万家竞秀古今中”。庙内供奉着盘古像,神像简介上写该盘古神像浓眉大眼,广额丰须,头凸双角,垂发披肩,一手高举内有金乌的金色太阳,一手捧着有一蟾蜍以表示月色精光的月亮。除了盘古像外,雷公、电母、女娲、伏羲等神像也分列左右两边,但形体要比盘古神像略小。
(图为石碑上刻着的盘古神像简介)
(图为盘古庙中的盘古像)
《广西节庆志》中记载着柳州的盘古庙会,而此处的盘古庙正蕴含着盘古开天辟地,百族兴旺发达的故事,也反映着盘古在壮族神灵信仰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壮族民间的多神信仰及其兼容与宽容的文化心理。人们过去焚香燃炮,歌颂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繁衍人类的伟大功勋。但在调研中成员们发现,现今,盘古庙内外已禁止点烛烧香、烧纸钱,而是改为以献花代替。最主要的祭拜活动被禁止后,群众活动明显减少,相比发展,盘古庙现今更侧重于被“保护”。
接下来,8月10日至8月12日,成员们主要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了群众数据分析。成员们先后去到了龙潭公园、文庙、窑埠古镇等地。针对问卷问题,市民们的回答大同小异。如“盘”与“古”所代表的具体含义,“盘”指磨刀石,“古”即指的是葫芦,大部分市民表示未曾听说。其中,不少市民也提到,对于盘古文化的认识,基本上只知晓《山海经》中简单的关于开天辟地的故事,而对于其他如盘古兄妹创造人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故事,多数市民则表示闻所未闻。除了问卷中固定的问题外,成员们还针对蟠龙山盘古庙的保护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提问。对此,市民们的说法较为统一,禁燃香火后,蟠龙山盘古庙热闹程度有所降低,但从环境保护和文化建筑保护的角度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盘古庙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性。最后,总的来说,盘古庙需顺应时代要求,再从中继续发掘自身发展的可能性。
盘古文化不仅是广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印记,各地留下的一些带有盘古印记的地名和村庄就是最好证明。盘古文化传承重在当代,时代印记需要被保护,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而对于其发展前景更是需要集社会各界之力量,方能翻开新篇章。通过此次调研,成员们不只局限于对广西来宾市的盘古文化印记进行研究,成员们拓宽了视野,有了不同地域的对比,成员们获得了更多资料数据,更便于成员们对盘古文化背后体现的民族团结与进步贡献力量!
(“川泽同砥 福禄甿祉”实践团 文/宁珊 图/宁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58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