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蓝融合新模式,助力泰来乡村新篇章
“红”是信仰,“绿”是生态,“蓝”是信息与科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和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精神,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东北林业大学破“碱”重生兴泰来硕博社会实践队以“红+绿+蓝”融合模式,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领航,薪火相传
敬仰先烈,赓续红色。团队走进江桥抗战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队员们驻足、凝视、思考,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敬意和感恩之情。走进展馆,跟随讲解员参观齐齐哈尔抗战斗争革命史迹展览,通过珍贵的史料照片和先烈遗物,深入了解江桥抗战的完整过程,学习马占山将军的英勇事迹,汲取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信念和力量。
追寻红色,传承精神。泰来县宁姜蒙古族乡,是为纪念1947年2月在泰来辛屯与土匪战斗中牺牲的泰来县第九区区委组织委员宁世行、区小队队长姜树棠烈士而命名。团队满怀崇敬的来到两位英雄牺牲地遗址,追寻红色印记,感悟英雄用生命守护的宁姜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厚植爱国情怀。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江桥抗战过程。陈丽丽摄
绿色践行,生态发展
理论宣讲,集聚民心。团队从乡村振兴、绿色农业等四个方向,开展小规模、互动式的宣讲活动,介绍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农业技术的重要信息和最新进展。进入农户,普及盐碱地土壤污染防治知识,推广盐碱地生物改良措施,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
实地调研,聚焦民需。在泰来县发改局副局长王海升的帮助下,团队到达同乐村、雄壮村、光荣村调研土壤盐碱化。实地考察盐碱地花生、水稻的品种选择、种植规模、经济效益等,助力生态恢复,农业绿色发展。
投身乡土,走深走实。团队到达泰来柳编车间、东方红林场,深入定点扶贫单位、农林复合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了解泰来柳编工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体验乡村特色工艺、田间地头除虫、打药、拔草等,坚定农林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团队成员在赤芍中药材基地体验打农药。刘欣摄
蓝色助力,智慧创新
寻访农村,见证发展。实践队员实地走访不同村庄,调查农村农业发展,粮食作物普遍机械化种植,农机车随处可见;调查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变化,三个村庄不同屯子农业收入占比均高达90%以上,村民收入较5年前显著提高;调查农村10年间从土路、柏油路到水泥路的巨大变化。广泛收集农村变化信息,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
科技兴农,智慧助农。团队从分别从不同盐碱地区,采集盐碱地土样及盐碱地不同植被根际土等五种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pH值,数据显示不同地区盐碱程度有显著差异,其中同乐村土壤pH高达10.2,属于重度盐碱化。对不同土样进行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共分离96株细菌菌株,经过多次纯化与筛选,得到42株耐盐碱菌株。后续团队将继续对不同菌株进行鉴定,回接实验,分析降低土壤pH值能力,推动泰来盐碱地治理。
图为团队成员分离纯化菌株。 陈丽丽摄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鹰担当!2024年暑假,破“碱”重生兴泰来硕博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泰来乡土深处,以“红+绿+蓝”模式,追寻红色印记,践行绿色生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不仅对泰来生态恢复提供新思路,也更加明确了农林学子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下一步,团队将持续深入研究泰来县盐碱问题,助力泰来县盐碱地改良、生态修复及绿色农业发展,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陈丽丽 曹子琪 韩洲庆 宋俊杰 关雪婷 杨畅 刘欣 )
图为团队成员在田间地头合照。韩洲庆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0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