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作为我国三大教派之一,对我国各民族都影响深远。正因如此,道教对我国的文化传承有了深刻的影响。《老子》中提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抱朴,即恪守初心;守拙,亦韬光养晦。为一“抱樸”的文化内涵,我们团队于7月11日来到了遵义市抱樸文化空间,与抱樸文化传承人毅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切身体会到了“道”的清净、淡雅。
在前往抱樸文化空间的路上,我们远远地就看到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小屋。这座空间与我们想象中的非遗似乎相去甚远。但是在这里,我们真真实实得看到了民族非遗以一个极具现代美感的心态走入我们内心深处。这里的作品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创作,仡佬风韵在一件衬衫、一把扇子甚至是一盏小灯里有了新的意义。
图为抱樸文化空间的文化幕布 孙章杰摄
“把非遗穿在身上,把非遗捧在手上。”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把非遗带进普通生活”是老师一直强调的观点。非遗虽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是因为这些是经过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财富。若真的把他们当作是一份宝贵的“遗产”,那么他们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非遗原发掘于生活,文化本应结合时代。当一份文化能够真正融入生活,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魅力才能最大程度得到散发。
抱樸这迈向新时代的一步,为非遗家族更好融入当下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时代呼唤着非遗,呼唤着我们的守护。都说现在是个快餐、躺平的时代,可是一走进这里,整个心境忽的就变得平静下来。不仅是抱樸,也不仅是非遗,我们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需要去学会以一个平静的心态,成为这繁杂市井中淡淡的一抹清泉。宁静、致远。或许,这就是“道”教会我们的人生哲理。
匠人从萌生造物的那一刻起已经和自然和材质进行了无数次的对话,用真心去看透物所蕴含的意义,把深刻的感悟,温暖的关怀投注给器物,在不动声色的造物过程中,还原一种生命的朴拙状态纯全之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匠人,每一个匠人都是铸造这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这就是抱樸通过一件件刺绣、画作告诉我们的。见素抱朴、拥抱生活,让我们携手非遗,一起去跨进新时代!
图为团队与毅老师在文化空间门口合影 潘秋竹摄
通讯员:解天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