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融水苗绣:指尖上的艺术,跨越山峦的传承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作者:韦洁萍 覃媛媛

融水苗绣:指尖上的艺术,跨越山峦的传承

8月6日至7日,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深入广西柳州,开展了一场旨在挖掘与弘扬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活动。8月6日,调研团在融水县苗族织锦传习体验馆,与自治区非遗苗族织锦技艺传承人唐巧英老师深入交流,探讨电商经营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新路径。次日,团队成员在柳州音乐喷泉处,通过线下摆摊与线上直播的形式,积极宣传苗绣文化,展现其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广西的葱郁山水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做融水,这里居住着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他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布匹上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苗绣画卷,这便是柳州融水苗绣——流淌在指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6日,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抵达融水县苗族织锦传习体验馆,开始了对融水苗绣的探索之旅。本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融水苗绣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潜力,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在体验馆内,调研团有幸与苗族织锦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唐巧英进行了深度交流。唐巧英老师,一位深耕苗族织锦技艺四十余载的匠人,自幼沐浴在织锦文化的熏陶下,她八岁开始跟随祖母与母亲学习,十六岁便已技艺精湛,名扬乡里。作为家族第四代传承人,她不仅致力于技艺的传承,更积极地将这份文化瑰宝带入校园、社区乃至高校,让更多人领略到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访谈中,唐老师分享了她对电商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独到见解。虽面临团队缺失、个人力量有限的困境,但她依然对利用现代技术推广苗绣充满信心,期待通过直播等新兴方式,让苗绣这一传统技艺跨越山峦,走向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唐老师非常珍视与当代年轻人、大学生的交流机会。她感慨道:学生新潮的思想,更加开阔的眼界可以给她带来许多不一样的灵感与思路,传承人思维往往停留在过去,需要借助大学生的力量提供不同的思路,去帮助苗绣传承人开拓视野,取得进步。老师坚信,传统纹样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随后,在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传统织布机的操作过程。当向下踩踏底部的踏板时,织布机的织布梭,类似于“船”的小物件就会穿过纱线,完成一次织布,织布机上还有一个“梳子”,它的作用就是在织布过程中把纱线拉紧,将它们更加紧密的排列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打板”,每一次织布都需要手脚和注意力的高度协调和集中,稍有不慎梭就会卡在中间,导致织出来的布密度不一。由此可见,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老师以生动的比喻,打趣地说道:向下踩踏底部的踏板就像是开车踩油门,这足以彰显出织布背后的高度协调与集中。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传统织布机的操作过程。陈月圆 供图)

在织布机的另一边,团队成员还进行了一些简单刺绣的尝试,老师摊开一些画有桃花、锦云、万字福底稿的彩布,让成员挑选绣线的颜色进行刺绣。老师非常有耐心的穿梭在一个个成员中传授锁边绣的知识,帮助纠正错误的绣法,成员仅仅是绣了几条线,仔细看来已经非常费眼,这也是刺绣的精细之处。

8月7日,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队在柳江边宣传融水苗绣。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摆摊这两种别样的形式同时进行。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队带着从柳州融水自治县苗绣基地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融水苗绣手工艺制品,在柳州市风情港音乐喷泉河堤处进行线下摆摊。在柳州风情港,不仅有许多柳州市民也就是本地人在散步、嬉戏,还汇集了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在这里,本地人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近距离触摸融水苗绣,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对非遗苗绣等手工艺文化的关注度,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对于游客,也能在游览柳江优美风景的同时感受柳州独特的非遗文化,亲眼见到融水苗绣的美,提高了对柳州的好感度,同时促进了融水苗绣的宣传与推广。线下摆摊宣传非遗苗绣,可以有效拓展其传播范围与人群,增加曝光度能有效提高手工艺品成交率,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为市民讲解融水苗绣制品。梁镫尹 供图)

在直播时,有许多观众对融水苗绣提出了很多问题,团队的主播也对问题进行了一一讲解。观众也对融水苗绣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出更多对融水苗绣的需求,如融水苗绣手机链,苗绣手链等,很好地宣传了非遗苗绣。新媒体在非遗文化的应用,让非遗苗绣传承人得以通过电商渠道销售苗绣服饰产品。这种销售模式的演变,与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关系密切。过去,除了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及附近地区,非遗苗绣传承人和绣娘们是看不到消费者的,而仅仅依靠当地人,非遗苗绣技艺很难得到传承和发展。非遗苗绣服饰产品的商业化和创新活动,往往要依靠某种中介才能进行。直播助力非遗文化,则因网络媒体的实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构建了本地市场直接联系外部市场的全新模式。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利用抖音、小红书等APP,使用直播、解说短视频等宣传融水苗绣,可以极大地提高融水苗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为直播现场画面。梁镫尹 供图)

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队以专业视角切入,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与商业合作,力求为苗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方案。指上生花,苗韵千年。此次调研让更多人感受到融水苗绣的魅力,透过五彩缤纷的融水苗绣,让群众看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无限可能,让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通讯员 韦洁萍 覃媛媛)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绣”丽苗乡调研团成员合影。梁镫尹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山长黛,绿水长流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

为保护涪江生态环境,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热爱河流、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建一个绿色家园,,并引导更多志愿者投身生态环保事业,2024年5月8日12:3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乐道拾遗,童心筑遗 —记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55期

童心筑梦,非遗传承。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2024年4月27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梦想课堂”志愿服务支队怀着激动、热情的心情前……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乐道拾遗,童心筑遗 ——记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55期

童心筑梦,非遗传承。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2024年4月27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梦想课堂”志愿服务支队怀着激动、热情的心情前……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去除硝烟,清新校园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四月“禁烟控烟”专

为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保证八教师生的身心健康,树立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意识。2024年4月,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禁烟控烟”专项服务支队以招募班团的形式在第……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争当河小青,护河我先行 ——记“河小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期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倡导者、维护者、践行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涪江生态健康。2024年4月15日13:0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在长江……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健康身心,快乐常伴 ——记“暖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十一期活

为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认知。2024年4月14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汇泽养老院开展了以“健康身心,快乐常伴”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指尖魔法,折纸悦动生命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春蕾课堂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折纸的魅力,体会蕴含在折纸文化中的中国智慧,传承优秀文化。2024年4月13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春蕾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怀着奉献、友爱……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赋能志愿者,携手向前行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花果培训第十二

为推进干事们对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各个部门工作内容的具体了解,了解新学期的志愿服务,落实本学期的工作任务。2024年3月27日12:0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别都书院四维空间…… 杨绽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最新发布

科技爱心并举,共筑牦牛健康防线
(通讯员:曹梦瑶摄影:曹梦瑶)2024年8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暑期赴藏区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青海省海晏县,开展“爱心洒满藏区,科技守护牦牛健康”活动。他们不仅传授牦牛疾病防治…
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走进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实践团成员们亲眼见证了铝材切割机如何根据预设程序,精准无误地完成切割任务,误差率几乎为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风险。一…
材暑实·科技织梦之旅】——西安建大材料精英
【材暑实·科技织梦之旅】——西安建大材料精英临泉深度科技交融探索盛夏的阳光洒满大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带着对科技融合的无限向往,踏入了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在这里,他们与书…
安徽学子三下乡: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安徽学子三下乡: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胡丹杨,闫紫旋为深入了解历史,弘扬爱国主义,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大任的青年人,2024年7月3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子组成“三下乡”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市参观侵华日军…
赴濮塘革命烈士馆 追红色历史足迹
为了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探寻红色记忆,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赴濮塘镇新虎团队来到了马鞍山市濮塘革命烈士陵园。马鞍山市濮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马鞍山市东郊濮塘风景旅游区王公山上,占地面积约100亩,是我市…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花艺协会志愿者团队赴郑州市金水区农西社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二)
为提高居民对溺水危险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2024年6月19日,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花艺协会志愿服务小队赴郑州市金水区农西社区开展防溺水宣传实践活动。活动伊始,我院志愿者们组织开…
安徽学子下三乡:志愿助残,让爱无碍
在今年暑假的7月4日,我加入了安徽工业大学赴马鞍山青春志愿实践队,作为实践队员参加了红东社区举办的志愿助残活动。我们去到了“花山区残疾人工疗型辅助性就业服务中心”进行了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和残疾…
电气学院梅花园社区暑假社会实践——稚心绘梦,情系华夏
当夏日的微风轻拂过马鞍山梅花园社区的绿茵,一场别具匠心的爱国教育活动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染上了爱国的色彩,让这片社区成为了播撒中国梦种子的沃土。【活动序章:精心筹备,共绘美好愿…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艺农科技队”实践团赴河南许昌椹涧乡农学院开展墙绘活动(四)
为积极响应二十大号召,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2日,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艺农科技队”实践团5名学子前往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农学院“科技小院”开展…
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与曲线
随着参观的深入,实践团成员们逐渐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深厚底蕴。企业负责人以科技为引领,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愿景,展现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实践团成员们则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知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