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号召,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历史文化学院“党史小课堂”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8月13日在曲阜市东鲁学宫开展以植物拓印为主题的集中实践活动,带领当地的小朋友们在一锤一印之间,轻轻敲醒花草的灵魂,遇见植物生命的旋律,唱响一曲生态和美交织的颂歌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队员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了详细缜密的实践计划,通过带领当地小朋友们开展植物拓印活动等方式,努力加大非遗普及力度,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发展。
讲拓印历史,强文化自信
植物拓染,也称为草木染,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典雅芬芳而又沁人心脾的一笔。为了更好地了解拓印历史,带给小朋友们更加专业系统的讲解,实践队员们在活动开始前便做了紧锣密鼓的准备。他们通过观看视频、翻阅文献与典籍等方式,详细学习了与拓印有关的知识;认真记录下拓印的历史沿革以及古人对拓印的记载与描写,用古色古香、充满诗意的语言不断完善PPT内容;实践队员们还请教了当地研究植物拓印的老一辈手艺人,近距离学习感受植物拓印的制作,将老师们提到的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处反复练习,真将其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队员们还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发布照片与视频,同时应用网络技术制作海报,打印成传单进行分发,进一步扩大了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传承。
在活动当天,实践队员们提前来到现场进行布置,对设备进行了调试,并提前分发好拓印相关工具,并且在会场摆放了许多完成的作品,美轮美奂、馨香似溢。当地的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现场,一下子便被一件件植物“艺术品”所吸引,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实践队员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辅以丰富的视频与图片,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拓印的历史、植物拓印的方法与技巧,以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在此之后,实践队员们将现场热情的小朋友们进行分组,每组都由两位实践队员带领,帮助小朋友们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植物拓印作品。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进行示范
敲自然之门,染奇妙色彩
拾一片花草,固色、布局、敲打,将花草的汁液浸润在布袋上,留下大自然最原始的香气纹理色彩。“草色沾染身上衣,映红犹闻彩花香”,在这如诗如画的气氛中,实践队员们在白手帕中央放上一片树叶,用小锤子细细轻敲,白布上奇迹般地便留下了树叶自然的色彩、形状与脉络纹理。演示完毕后,在实践队员们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开始亲手制作植物拓染,一只只小手在白布上敲下夏天的美好,花瓣和叶片的原汁溢出,自然“悄染入画”。孩子们瞪大眼睛,满脸好奇与兴奋,他们的小手紧紧握住锤子,每一次敲打都仿佛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花瓣的柔美、叶片的坚韧,在这一刻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悄然间绘就了一幅幅夏天的故事。
图为一名小朋友正在制作自己的拓印作品
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植物拓染的基本技巧,更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大自然的美丽与非遗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不仅让小朋友们在自己动手制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还带领他们深刻感知了到非遗技艺“拓印”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享草木之美,唱自然之韵
在活动的最后,实践队员们邀请小朋友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一件件充满了童趣的作品与闪烁着快乐与纯真的笑脸交相辉映,在草木的芳香之中传承的意义熠熠生辉。同时,实践队员们还带领小朋友们拿起画笔,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进一步激发小朋友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画笔为植物拓印增添新的光彩。最后,实践队员们上台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向小朋友们再次重申了非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图为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开展交流活动,共同总结本次活动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同时,实践队员们还将本次活动中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与制作,发给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家长们,给小朋友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回忆。
植物拓染作为中国传统非遗工艺之一,实现了自然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实践队员们坚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定能引导更多的人关注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5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