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倾听斗笠下的岁月回响,感受传承中的温暖情脉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作者:拾遗·红蕴

马尾斗笠,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为了去体会马尾斗笠的实用性和文化意义,深入了解这一古老工艺的魅力与现状。7月18号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前往了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的格种村,与马尾斗笠的传承者——吴远忠老师进行了交流。目睹了马尾斗笠的编织过程,了解到了这项技艺的发展现状,并感受到了马尾斗笠深厚的文化底蕴。

吴远忠老师自幼跟随父辈学习马尾斗笠的制作技艺,据今已有46年了。由于对马尾斗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便逐渐掌握了这项传统的编织工艺,成为了当地马尾斗笠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他的工作室,坐落在一个宁静村庄角落,远离喧嚣,却充满了匠人的执着与坚守。

团队初到,吴老师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随后带领着我们参观制作马尾斗笠的工作室。只见一件件光鲜而又精美的斗笠放置在架子上,老师告诉队员们每一件斗笠都上了蜡。在吴老师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从选材的严格要求,到编织的精细技巧,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匠人多年的心血,制作一顶优质的马尾斗笠,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尤以编织环节最为关键。

图为吴老师正在使用木刀将优质水竹划成条,再将其破为三层,以长指甲为刀, 将一二层划为细条后,再将细条进一步划为细如发丝的篾条。尹义成 供图

在采访的过程之中,吴老师拿出了一件兜里的半成品并为我们现场讲解起了马尾斗笠的编织过程及关键步骤。只见吴老师手指翻飞,马尾在他手中迅速交织成紧密而美观的图案,竹子、马尾、丝线等,看似平凡的材料,在吴师傅手中却能幻化成精美的斗笠,让队员们叹为观止。从材料,工具的选择到晒烤与校准,包含了十几道工序,在吴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便是编织技巧——在骨架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编织工作,篾条加工成宽不过3毫米、厚不超过1毫米的细篾,这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吴师傅的斗笠笠面上的竹篾纵横交错、均匀铺开,展现出非凡的手工技巧。

图为吴远忠老师正在为队员们现场编织马尾斗笠,每一编都细致有力,都注重细节和品质。尹义成 供图

在采访之余与吴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马尾斗笠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曾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市场需求逐渐减少。然而,吴老师依然坚守着这门手艺,就像老师所说的“像城市的各类仪式需要我们的马尾斗笠,但产量太少,我想打破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想,积极带动年轻人,并进一步完善马尾斗笠,不仅是让它在格种村陪嫁,更多地是让它走到外面去”。为此,团队成员们会为马尾斗笠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计划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和撰写稿件的方式,加大对马尾斗笠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们与吴远忠老师在工作室前的合影。尹义成 供图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不易。吴远忠马尾斗笠,制作的不仅仅是一顶斗笠,更是一份坚守、一份薪火的传承。队员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传统工艺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 尹义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6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高知退休人才返乡 助力乡村振兴——“桑榆启春”项目探寻智力返乡新路径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的号召下,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而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正迎来新的…… 常悦娴 张晶淼 周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智’力返乡——开辟人才“返乡”新路径

近几年,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地位日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让“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常悦娴 赵珺 陶成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桑榆启春”,智力返乡——退休不褪色,“返乡”助发展

时至今日,乡村振兴一词愈发频繁进入公众的事业。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党的20大报告中有36次提到了人才,可见人才于乡村振兴之可贵。乡村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高知人群的供给如何落实,…… 常悦娴 顾栩维 沈 南京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暑期社会实践|“将军足迹铭初心,税务共绘新蓝图”团队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将军足迹铭初心,税务共绘新蓝图”团队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从江南到漠北,自东向西,一支名为“将军足迹明初心税务共绘新蓝图”的实践小队,幸运的入选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
安信工《三下乡之行:破解数字鸿沟,点亮乡村希望》
跨越数字鸿沟,共赴智能时代——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赴合肥市肥东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行列中,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湖北学子三下乡:舞动青春主旋律
为了技艺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让童真在旋律中绽放,让快乐成为成长的底色。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文源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16日在湖北省钟祥市金星小学开展以“舞蹈青春主…
烽火连天·江河无恙:从解放战场到抗洪一线的英雄传奇
中国青年网临沂8月1日电(通讯员于洢涵)为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所经历的那段充满挑战与牺牲的光辉历程,传达对历史的尊重,对英雄的敬仰,增强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追寻红色记忆,培育新时代少年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铭记革命先烈不朽功勋,激励青年学子矢志不渝地继承并发扬革命精神之火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于2024年8月1-2日赴安徽省蚌埠市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8月…
理解与接纳,共融成长路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有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如同遥远的星辰,独自在夜空中闪烁,因此被温柔地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居住在一个看似封闭却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里,那里的规则和常人所知的世界截然不同。这…
非遗剧场:剧本杀中六艺的活态传承秀
寻访非遗传承人:匠心独运,传承千年技艺实践队员仪立昕在进行资料搜集和查阅后,踏入了德州宋窑红绿彩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宋金时期著名的红绿彩瓷器。馆内,非遗传承人李老师正细心地修复着一件古老的瓷器,…
安信工《数字鸿沟下的乡村觉醒——暑期三下乡实践》
提高识骗防骗意识,筑牢反诈安全防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赴蚌埠市张公山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增强老年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
共筑食安防线,培育未来希望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在奎文社区热烈展开,曲阜师范大学“万里桐花,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趣味与知识并存的盛宴。活动伊始,志愿者精心设置了诸多饶有趣味的问题,…
安信工《暑期三下乡:填补数字鸿沟,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识骗防骗意识,筑牢反诈安全防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赴蚌埠市张公山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增强老年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