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乡间麦浪翻涌起,粮缘袅袅在田间

来源:郑州大学国际学院 作者:李欣航,何田田,

《乡间麦浪翻涌起,粮缘袅袅在田间》

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粮食安全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粮缘实践团在七月各成员分头行动,分别来到安阳市龙安区齐村、焦作市武陟县、洛阳市新南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丰粮喜中原,缘起豫乡农。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了解农民的种粮行为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7月1日起,郑州大学“粮缘”实践团的多名成员分别前往河南省不同村县,调查研究了当地农户的实际种粮行为,并对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

探访齐村,共话乡村农田事

盛夏的阳光下,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齐村,粮缘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心声,“现在嘛,我们也不单纯的搞种植啊,像我们家还承包了一片鱼塘,养养鱼增加点收入”。受访的村民如是说道。不仅如此,受制于农村土地分布的实际情况,不少家庭纷纷选择将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里“我家分了两块地,有一块在东边,离我家特别远,平时犁一次地麻烦得很,刚好现在村里支持将土地集中,俺家就是把东头的地租给他们了,还能收点租金。”另一位受访者说。

在齐村,实践团了解到这里的农业经营模式正悄然变化。部分农户将大片土地流转给农业大户,每年稳定收取租金,而自家门口的零碎小地则保留下来,种植自家所需的青菜、辣椒等作物,“这时令菜刚好可以供给一家人吃,健康不打药,剩的还可以卖掉”有的农户还尝试经营养殖业,经营一片鱼塘,通过钓鱼等农家乐的形式增收。

总体上看,农民的收入来源已不再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等多元化经营正逐渐成为趋势,而留在村中的土地大部分承包给了农业大户,形成了城乡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在粮食生产中抽水机、播种机、收麦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大户流转土地集中耕作的得力助手。这些机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让农民们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图为粮缘实践团成员在询问农户种粮情况。李欣航 供图

深入武陟县,调研农业新活力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粮缘”实践团还深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了解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以实地调研反映新农村农业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据悉,该县粮食产能稳步提升,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 110.9 万亩,总产55.5万吨。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武陟白灵菇、武陟花生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武陟地黄入选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乔庙镇水稻“三品一标”基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被认定为河南省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西陶镇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武陟县临近沁河,以防洪大堤为傍,在大堤下,实践团采访了承包土地种植怀药的李先生,李先生表示,“怀山药、地黄、牛膝、怀菊花,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四大怀药’,在承包的340亩地中通过现代化的农机种植收获,增收效果明显,也有品牌效应,销路更广。”

县政府还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强与抖音、东方甄选等直播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批零、餐饮、住宿等行业提档升级。武陟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在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电商开拓销售渠道。在初级农产品薄利多销的同时,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图为粮缘实践团成员在参观怀药种植。何田田 供图

走进新南村,倾听农家田野情

新南村,一个典型的中原农村,“粮缘”实践团倾听农户讲述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坚守,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并通过与村民深入交谈,记录下他们对于改善生活条件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新南村的田野上,花生与玉米是这个季节的主角。村民们表示,尽管种植结构与省内多数地区相似,但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在新南村,大部分土地并未承包出去,而是由村民们自己耕种。这份对土地的坚守,不仅仅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更是对家乡深厚情感的体现。

河南省近期遭受干旱与暴雨的双重冲击,新南村也不例外。实践团的成员们亲眼目睹了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看到了村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坚韧与智慧。村民们表示,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他们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灌溉设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通过这次深入的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对乡村、农民的深厚情感。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向村民了解自然灾害对种粮的影响情况。张子涵 供图

农业强,首先粮食产业要强。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省也一直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到田间地头。通过实践调研展现河南村县真实种粮现状,传递田间信息,为农业发展,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在这片勤劳的土地上,无数麦田的守望者用勤劳播种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待到丰收的号角轻轻拂过翻涌的金色麦浪,一簇簇麦秆将会是对勤劳的嘉奖。(通讯员李欣航 何田田 张子涵 刘铭炎 王林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在香榧苗圃中学习

为探究崂山村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并发掘其特色香榧产业的示范作用,2020年7月5日,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玲珑街道的…… 沈晓帆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访崂山文化,感淳朴乡风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中“乡风文明”的深刻内涵,助力乡村振兴,7月6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玲珑街道…… 钱思源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探小山村村貌之变

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和精品村建设等新的时代热点,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按计划,于2020年7月5日,兴致勃勃地走进崂山村,打算对它的“村…… 郦千喜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希望的山村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七月,浙江农林大学“探崂山蝶变,索乡村振兴之路”社会实践团赴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开展暑期调研实践。车子在村里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行驶,纵目望去,两旁齐列的桃……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小山村蝶变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从崂山蝶变中探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曾经经济基础薄弱、脏乱差典型、几乎是街道最落后的村,经过短短几年,就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的崂山村,是如何实现的?浙……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发挥专业优势助乡村振兴,浙农林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宁静田园,悠然崂山。浙江省临安区玲珑街道崂山村,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山村的蝶变,成为了街道先进样板村、跻身精品村建设行列。早期村里开始的特色香榧产业,这些年发展形势…… 沈欣雨 浙江农林大学林生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下三乡: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8月7日电(通讯员吴思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文物是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载体,是照亮前路的明灯,每一个文物,都承载着鲜活的历史背景,向人们宣告前人的不易。2024年8月7日,为了更加深…
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体验漆艺魅力,放飞阳江风筝
7月13日至7月26日,华南师范大学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与阳江市南华实验学校共同举办“盛夏启航,流墨向阳”线下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送经典到基层”的号召,传播阳江市当地特色文化,增进对阳江…
长大学子三下乡:白家沟淤地坝科考,筑梦强国生态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中游队于2024年8月9日来到黄河科考第三站陕西榆林。当…
文化下乡润民心,乡村振兴添动力
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7月6日——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鲍河村,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志愿服务队带来了传统戏曲、歌舞表演等…
广师大团心服务队 依托学科专业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
在骄阳似火的7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团心服务队-43名具备旅游管理、环境设计、工艺美术、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背景的热血青年,前往韶关市石塘镇蚂蚁公社开展了为期10天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团队成员依托…
科技赋能“三下乡”,乡村振兴新篇章
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7月6日——在夏日的炎炎烈日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深入鲍河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健康守护,共筑健康防线
随着夏季高温和湿度的增加,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安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处前往老河口市鲍河村开展了一场以“共筑健康防线,守护乡村健康”为主题的“三下乡…
传播志愿精神,凝聚乡村建设力量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基层知行,乡音传情”实践队满怀热情地踏入了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大陆村,围绕“深耕乡情,细听民声”的实践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成果…
安徽学子三下乡:回溯历史长河,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青年网石家庄市8月8日电(通讯员高艺轩)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以其独有的方式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伤痛,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便是这样一处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2024年8月8日,安徽工业大学赴红色…
教育启航,点亮希望之光
7月中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鲍河村,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点亮希望之光,共筑教育梦想”为主题,旨在通过支教活动,改善农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