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体验漆艺魅力,放飞阳江风筝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流墨队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流墨

7 月 13 日至 7 月 26 日,华南师范大学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与阳江市南华实验学校共同举办“盛夏启航,流墨向阳”线下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送经典到基层”的号召,传播阳江市当地特色文化,增进对阳江非遗文化的认识,助力文化传承和发展,流墨队艺体组以南华实验学校一至七年级学生为对象,组织开展了阳江非遗文化系列课程。

本次阳江非遗文化系列课程分为两大板块,艺体组分别从漆艺和风筝两种阳江特色文化入手,带领学生通过理论课堂和手工实践两种方式深入学习阳江非遗文化,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课程设计环环相扣,从浅入深,严格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阳江非遗”风筝制作课、“漆彩扇韵”漆扇手工实践课这两项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探秘漆艺,扇面生辉

在阳江漆艺文化知识学习课堂,为了让同学们对传统非遗文化产生兴趣,流墨队队员赵曼茜对阳江漆艺中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等进行了讲解。她选择以阳江漆器的发展历史为出发点来进行漆艺的通识内容讲解,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阳江漆艺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图为流墨实践服务队赵曼茜上课。通讯员 赵曼茜供图

在第一课时中,赵曼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阳江三宝之一的漆器文化。从漆艺的历史起源到其在中国各地的发展演变,再到漆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赵曼茜细致地勾勒出漆器艺术的时间轮廓。在课堂上同学们了解到,漆器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课程内容还涉及了漆器制作不可或缺的天然原料及装饰材料的特殊性。为了更直观地对漆艺制作工艺进行讲解,赵曼茜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使同学们对如何从漆树提取生漆、漆料加工过程以及装饰过程的各种技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外,制作工艺部分的介绍更是让每位同学大开眼界,复杂的工序如胚胎制作、上漆、雕刻、打磨等环节逐一展现,让同学们对这门古老手艺肃然起敬。

第二课时的实践活动则是本次课程的高潮。赵曼茜为同学们讲解漆扇制作步骤、下水手法以及注意事项,随后在流墨队队员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漆扇。从挑选颜色、设计排版到最后的下水着色,每一步都考验着同学们的耐心与细致。颜色搭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每件成品既有个性又不失和谐美。手法指导环节中,流墨队队员一一纠正学员的手法,以提高同学们对制作漆扇活动的参与感。

图为流墨队队员在指导学生制作漆扇。通讯员 赵曼茜供图

图为学生合作进行漆扇制作。通讯员 赵曼茜供图

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展现了团队协作的能力。他们分工明确,从设计扇面、选漆再到下水着色,两两配合,相得益彰。在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将自己的漆扇展示出来一起讨论欣赏,这一环节也展现出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发现美的能力。通过漆扇手工实践课,让同学们体会到漆艺的魅力,加深对阳江非遗文化漆艺的认识和尊重。

筝筝日上,共绘美好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阳江非遗风筝文化,在风筝手工制作课堂,流墨队队员郑奕姝围绕阳江传统节日,从重阳风筝节的习俗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她选择以阳江风筝的历史文化以及种类特色的通识内容讲解,并引出阳江风筝非遗传承人梁治昂以及其非遗传承精神,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阳江风筝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第一课时,郑奕姝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对阳江风筝的历史文化、种类特色和制作流程进行了重点讲解,着重讲述了阳江风筝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第二课时,郑奕姝先通过问答的方式带同学们回顾了第一课时的内容,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风筝。

图为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风筝制作。通讯员 郑奕姝 供图

图为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制作风筝。通讯员 郑奕姝 供图

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互相配合,有的负责用铅笔打草稿,有的负责用颜料上色,有的帮助组员调色,清洗笔刷,在小组成员的齐心协力下,每个小组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个风筝。

接着郑奕姝便组织每个小组依次上讲台进行风筝展示,组员要为其制作的风筝命名,并分享思路。在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同学们相约放学后一同放飞风筝。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真正的了解了非遗传承的不易也明白了阳江风筝的文化价值。

阳江非遗文化系列课程,在学生们的欢笑声中落下帷幕。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和风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探究,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以突出地表现广大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流墨队引导学生学习一种民间艺术,是为了积极健康他们的思想和境界,来影响和规范着学生的道德及行为。在这次活动中,流墨队队员和同学们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收获到了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撰稿人:赵曼茜 郑奕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7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调研活动。这支由十余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小队分工合…… 江苏海洋大学食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 江苏海洋大学食院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贵州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以苗绣织梦,情暖化屋村

在这次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有幸参与了禁毒防艾宣传和民族文化调研的一系列工作。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盐河巷小吃街调研

2024年7月13日下午五时,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盐河巷,开展了一场有关食品…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豆丹培育基地

2024年7月10日下午,在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夏振强老师的带领下,“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参…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参观汪恕有滴醋厂

2024年7月8日,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参观汪恕有滴醋厂活动顺利开展。首…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

“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巨龙路菜市场调研2024年7月6日上午十点,本次“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暑期社会实践…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三下乡:承穷穷礼韵,书悠悠中华
五千年文化孕育下,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礼韵文化和书法魅力,为了让小朋友们深刻感受传统礼仪文化的悠长、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力量和书法的独特魅力,进而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
产业下乡助增收,乡村振兴结硕果
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7月6日——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在老河口市鲍河村举办了“产业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活动中,多家农业企业展示了他们的特色农产品…
五经普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展现担当与成长
一、摘要本次经济普查的核心目的在于全面且深刻地洞察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旨在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参考。为此,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扎根社区街道办,扎实开展数据搜集与整…
安徽学子下三乡:学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8月7日电(通讯员吴思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文物是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载体,是照亮前路的明灯,每一个文物,都承载着鲜活的历史背景,向人们宣告前人的不易。2024年8月7日,为了更加深…
长大学子三下乡:白家沟淤地坝科考,筑梦强国生态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中游队于2024年8月9日来到黄河科考第三站陕西榆林。当…
文化下乡润民心,乡村振兴添动力
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7月6日——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鲍河村,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志愿服务队带来了传统戏曲、歌舞表演等…
乡间麦浪翻涌起,粮缘袅袅在田间
《乡间麦浪翻涌起,粮缘袅袅在田间》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粮食安全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粮缘实践团在七月各成员分头行动,分别来到安阳市龙安区齐村、焦作市武陟县、洛阳市新南村进行实地走…
广师大团心服务队 依托学科专业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
在骄阳似火的7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团心服务队-43名具备旅游管理、环境设计、工艺美术、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背景的热血青年,前往韶关市石塘镇蚂蚁公社开展了为期10天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团队成员依托…
科技赋能“三下乡”,乡村振兴新篇章
湖北省襄阳市,2024年7月6日——在夏日的炎炎烈日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深入鲍河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健康守护,共筑健康防线
随着夏季高温和湿度的增加,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安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处前往老河口市鲍河村开展了一场以“共筑健康防线,守护乡村健康”为主题的“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