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梅岭三章》,重走革命路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重走长征路,共系鲁赣情”社会实践团队赴江西省大余县梅岭三章纪念馆参观学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7月28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梅岭三章纪念馆里,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重走长征路,共系鲁赣情”社会实践团队师生面向陈毅塑像,齐声共读了这首视死如归、凛然正气的《梅岭三章》。队员们目光坚定、声音洪亮、气势如虹,仿佛把对革命先烈的敬爱通过读诗呐喊出来。
梅岭三章纪念馆位于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梅山,所处位置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所在地,是赣粤边游击区的中心区域。进入馆区广场,陈毅、项英、杨尚奎、陈丕显、李乐天五人的“梅山魂”雕像屹立中央,后面是三面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雕塑,蕴含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寓意。
进入到馆内,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按照“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庾岭上暮天低”、“弥天烽火举红旗 ”、“团结抗日下山来”四个部分进行参观学习,并观摩了雕像、大型场景、图片、书籍等各类文物陈列,回顾了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感悟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距离纪念馆约1公里的梅岭山上,便是陈毅隐蔽处。1936年冬,陈毅在梅山(梅岭)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围住,随行人员被打散,带着伤痛的陈毅只身隐蔽在梅山斋坑石洞中20多天,靠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梅山村民、地下党员张千妹等人送来食物,渡过了艰难的日子。不久敌人搜捕不到红军游击队员只得撤围,陈毅安全脱险,在此期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绝命诗《梅岭三章》。
团队成员自纪念馆学习后,沿梅岭而上,重走革命路,寻迹陈毅隐蔽处。当天正下着雨,团队成员走过一段泥泞的上山土路,又沿着蜿蜒的石阶艰难向上爬,几位队员多次险些滑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到达隐蔽处附近,再徒手爬上一段陡直的山坡,进入到仅能容纳一人的半开放石洞。这里已经被树枝树根遮蔽,钻进去往下看,可以隐约看到一个亮光的小洞口。据了解,隐蔽处就在这个亮光处,也就是团队到达的石洞再垂直向下,到陡坡中部一个更狭小的石洞,宽4.6米,立1.2米,进深1.1米,坐西朝东,左前方和正前方是山崖,上方是凸出的乱石块,四周长满树木和茅草,极为隐蔽。团队成员感叹到:“如今有很长一段路已经铺上了石阶,到达这里仍然这么艰难,可想当时的搜捕有多可怕,当时的躲避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和信念支撑。”
此次参观学习,团队成员切身感悟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革命英烈们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需要永远被铭记。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以此次体验学习为契机,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干劲投身到学习生活中去,弘扬红色基因,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作者:阚乐乐 王浩镔 李旺
摄影:晏宁 王子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0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