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非遗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土陶制作技艺犹如一颗壮实的种子,蕴含着着无穷的活力。为了深入探寻这一古老技艺的奥秘,体会土陶的实用性和文化意义,了解这一古老工艺与旅游业的巧妙结合。7月11号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前往了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的花茂村,与土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母先才老师进行了交流。目睹了土陶的制作过程,了解到了这项技艺与旅游业结合的发展现状,并感受到了土陶制作技艺的文化底蕴。
母先才老师的工作室坐落在花茂村的一隅,当队员们踏入这个充满泥土芬芳与秀丽风光的空间,就看见了一批又一批的旅游团在非遗店铺之间来回穿梭,他们不仅拿着非遗产品有说有笑,还积极地与非遗传承着进行交流。
队员们走进工作室里,看见柜台上摆放着各种土陶作品,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新颖陶具,从质朴的陶罐到精美的陶碗再到刻有时尚的陶具,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随后母老师热情地迎接了我们,只见那饱经风霜的面庞与满是制陶泥浆的双手上洋溢着对土陶的热爱。
图为用土陶制作技艺制作的晴天娃娃,这类产品适应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叶红煜 供图
随后母老师开始为队员们展示土陶的制作过程。他熟练地取来泥土,经过精心筛选和调配,让泥土达到理想的质地。接着,他在转盘上开始拉坯,双手巧妙地塑造着陶坯的形状,时而升高,时而压低,动作流畅而自然。制作过程之中,队员们认真聆听母老师的讲解,不时提出各种问题,展现出对这门古老技艺的浓厚兴趣。在塑形完成后,母老师用各种工具进行细致的雕刻和修整,为土陶赋予了精美的花纹和独特的造型。然后,便是干燥和烧制的环节,只见母老师捧着胚子走进了土窑内烧制,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的控制和丰富的经验。队员们近距离观察了土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揉泥、拉坯到塑形、雕花等工序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匠人的智慧,并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瞬间。
图为母先才老师在为队员们演示土陶的塑形过程。叶红煜 供图
在采访之余与母老师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土陶制作技艺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土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母老师始终坚守着这份技艺,他坚信土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无法替代的。如今,花茂村中包括土陶制作技艺在内的多项非遗文化都与旅游业结合并产生了许多经济与文化价值。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母先才老师表示,旅游业的融入为这一古老技艺带来了新的生机,不仅提高了土陶的知名度,还为经济收入带来了显著增长,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动力将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
图为团队成员佩戴着陶制的创意手链进行碰拳。尹义成 供图
这次实践调研,让队员们深刻领略到了母先才土陶制作技艺的魅力和价值。团队成员们相信,在这片充满乡愁的土地上,土陶制作技艺这颗种子能够冲破束缚长成参天的大树,让每一根枝条歌唱生命的坚韧与辉煌,让每一片嫩叶书写传承的篇章,让泥与火的故事永远地演绎下去!(通讯员 尹义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0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