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竹编技艺体验课堂】
在当今时代,我们致力于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因此,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关键。为了向年轻一代普及和传承珍贵的非遗文化,2024年8月15日“教育守望,智汇归巢”实践队组织开展具有传统特色的竹编艺术体验活动,邀请了社区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学习制作竹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期课程由充满热情与经验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守望,智汇归巢”社会实践队员们担任讲师,他们围绕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瑰宝——竹编,展开了一场生动而详尽的介绍。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竹编所需的材料,如竹条、染料等,还深入解析了多种竹编方式,此外,课程还特别强调了安全事项,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竹编的乐趣。
他们为小朋友们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课堂。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亲手体验竹编的魅力,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起坚定的民族自信心。
活动中,小朋友们与社会实践队员哥哥姐姐们亲密合作,共同参与到竹编的过程中。他们既认真聆听,又积极动手尝试,每一次的编制都凝聚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样的互动不仅加深了小朋友们对竹编技艺的理解,也促进了他们与哥哥姐姐之间的友谊与情感交流。
在队员们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开始动手实践,这一过程不仅让小朋友们体验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还在动手操作中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和创造力。通过这种互动体验,小朋友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学会了欣赏和创造美,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著名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千古名句。清朝时,郑板桥一生吟诵、画竹,为咏竹留下了许多好名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西南北风”。他高度赞扬了竹子不怕逆境、日臻进步的天性。充满天地灵气的竹子,成为历代诗人、作家、画家和民间工匠的灵感源泉,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无数令人惊叹的工艺作品。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常青竹象征不屈不挠的生命和永恒的青春;空心的竹子代表豁达的性格;枝条弯曲而不折断,这是柔韧、坚定的原则;生来正直,一定要露出节疤,是崇高精神和光明正直的象征。竹的直、雅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如今让孩子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可以让小朋友们深刻体验竹的品质,还增进了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撰稿人:李博瀚
“教育守望,智汇归巢”社会实践队
指导老师:孙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1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