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华中农大实践团探秘沉湖湿地:智慧监测守护“地球之肾”生态多样性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作者:许露尹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为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治理措施,2024年7月9日上午,在向荣彪老师和徐玲莉老师的带领下,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全国主要生态湿地社会实践团的五位学生前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进行实地调研。

武汉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生态之肾”,也是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的重要驿站,被誉为“鸟类天堂”和“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湿地中,总面积达11579.1公顷的区域被精心划分为缓冲区、核心保护区与实验区,以实现科学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站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壕保护(监测)站纵目远眺,但见湖岸芦苇摇曳,远处洲滩鸥鸟悠然。沉湖湿地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尤其是鸟类资源,每年吸引超过十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越冬或繁衍后代,成为观鸟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在沉湖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望远镜进行观鸟活动。工作人员柳老师介绍介绍,早上七八点左右可以观察到灰翅浮鸥,这种鸟的嘴和脚呈淡紫红色,爪呈黑色。在冬季,该保护区会出现著名的景象“鸬鹚树”,大量鸬鹚在树上聚集停留,其排泄物日积月累将树甚至堤岸染白,引来大量鸟类爱好者观赏。保护区的莲花均为野生自然繁衍,“只要生长区域足够大,不外加人为干涉,莲就生长得很好”,这是工作人员长期调研总结出的规律。

沉湖湿地建立起智慧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声纹识别、图像识别、多模态计算、数字孪生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沉湖湿地进行全天候、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布设的声纹前端感知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鸟类鸣叫声音,并与后台数据库进行对比,以此判断鸟的种类。在保护区智慧湿地监测系统的大屏幕上,点击有关图表,就可以看到佩戴卫星追踪器的 20 只水鸟的图像,并能立即显示它们的迁徙线路和活动地点图像。此外,保护区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全景拍摄和画面放大。“通过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非法钓鱼、捕猎等行为,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工作人员迅速介入处理,确保湿地生态的安全与完整”。

本次实地考察沉湖湿地发现,在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当地社区的共同努力下,退养还湖与湿地恢复取得显著成效,沉湖湿地的水质经过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得到显著提升,智慧监测系统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保护精准度。同时,我们意识到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撰稿:华中农业大学 许露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共筑禁毒防线:邵阳学院三下乡
7月17日下午,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赴新邵县湾里村“快乐英语”教育关爱服务团成员为湾里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开展了禁毒教育,学生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对毒品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课堂上,志愿者老师首先…
助力社区发展,共筑温暖未来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群体反哺家乡建设,积极主动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各项工作中。7月-8月,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基层服务”志愿队在家乡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领青年…
莲之高洁,党之清廉 “荷”你一起,“绘”聚头笔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以来便是清正廉洁的象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廉洁从政始终是不变的追求,如莲花般的高洁品质在党的队伍中熠熠生辉。7月24日下午,在宜都市陆城头笔社区,一场…
夏季酷热难耐,防暑知识共学
为提高小朋友们对夏季防暑降温知识的了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2024年8月16日上午,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启明之旅支教队的志愿者们开展了一场以“夏季防暑降温知识科普”为主题的活动。志愿者老师通过现场讲解…
【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报道】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赴槐林镇开展“筑梦助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巢湖学院“化海扬帆萤火”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曼丽的带领下,自7月9日起赴槐林镇开展为期一周的“筑梦助燃”活动。传承非遗文化,感受…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洪湖保护区社会实践:退垸还湖,洪湖“净水”在行动
2024年7月8日,在武汉植物园专家王伟和操瑜的带领下,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全国主要生态湿地区社会实践团前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湖湿地进行调研。此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从业人士讲解等方式进行,实践…
赴濮塘革命烈士馆、追寻红色历史足迹
在晨光初破的七月四日清晨,我们一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马鞍山市濮塘烈士陵园的旅程。这片庄严的土地,不仅是国家为纪念和缅怀那些为新中国诞生与繁荣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而设立的圣地,更是连…
曲园学子三下乡:“万里桐花,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首次线上会议圆满展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乡村儿童等儿童群体的课余生活,切实提高乡村儿童等儿童群体的综合素养,曲阜师范大学“万里桐花,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极报名参加“七彩…
材化学子筑梦,爱心资助入心
为切实做好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推进受资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大学生资助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河南城建学院在学术报告厅参加暑期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启动仪式,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杆与化工学院…
挥洒“青春”笔墨,绘就时代画卷
水墨飘香,国画徜徉。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画艺术,让市民们深入了解国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提高市民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