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为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治理措施,2024年7月9日上午,在向荣彪老师和徐玲莉老师的带领下,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赴全国主要生态湿地社会实践团的五位学生前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进行实地调研。
武汉沉湖国际重要湿地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生态之肾”,也是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的重要驿站,被誉为“鸟类天堂”和“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湿地中,总面积达11579.1公顷的区域被精心划分为缓冲区、核心保护区与实验区,以实现科学管理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
站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壕保护(监测)站纵目远眺,但见湖岸芦苇摇曳,远处洲滩鸥鸟悠然。沉湖湿地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尤其是鸟类资源,每年吸引超过十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越冬或繁衍后代,成为观鸟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在沉湖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望远镜进行观鸟活动。工作人员柳老师介绍介绍,早上七八点左右可以观察到灰翅浮鸥,这种鸟的嘴和脚呈淡紫红色,爪呈黑色。在冬季,该保护区会出现著名的景象“鸬鹚树”,大量鸬鹚在树上聚集停留,其排泄物日积月累将树甚至堤岸染白,引来大量鸟类爱好者观赏。保护区的莲花均为野生自然繁衍,“只要生长区域足够大,不外加人为干涉,莲就生长得很好”,这是工作人员长期调研总结出的规律。
沉湖湿地建立起智慧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声纹识别、图像识别、多模态计算、数字孪生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沉湖湿地进行全天候、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布设的声纹前端感知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鸟类鸣叫声音,并与后台数据库进行对比,以此判断鸟的种类。在保护区智慧湿地监测系统的大屏幕上,点击有关图表,就可以看到佩戴卫星追踪器的 20 只水鸟的图像,并能立即显示它们的迁徙线路和活动地点图像。此外,保护区内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全景拍摄和画面放大。“通过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非法钓鱼、捕猎等行为,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工作人员迅速介入处理,确保湿地生态的安全与完整”。
本次实地考察沉湖湿地发现,在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当地社区的共同努力下,退养还湖与湿地恢复取得显著成效,沉湖湿地的水质经过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得到显著提升,智慧监测系统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保护精准度。同时,我们意识到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撰稿:华中农业大学 许露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4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