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梅庵实践团实践团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基于现有成果和资源,致力于通过多元化和创新的方式,运用交互式技术建设“梅庵故园”,打造红色文化的元宇宙空间。
团队走访了常州各大数字化展馆,了解各大场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利用情况,学习数字化创新方式。以求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三位一体的“梅庵故园”引更多青年人的关注,进一步提升梅庵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张太雷纪念馆
首先团队来到常州三杰纪念馆的张太雷纪念馆,场馆内通过数字化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报刊,点亮屏幕是电子的图片呈现在透明的屏幕上,熄灭后是真实的报刊文物呈现出来。
馆内随处可见的小屏幕,用动画、纪录片等形式呈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把共产国际讲坛第一次响起中国声音的历史时刻展现在实践团成员面前,把革命先辈的鲜活故事讲出来。
裸眼3D幻影成像“张太雷登上共产国际大舞台”一行字赫然呈现。动态的照片让张太雷的形象从史料中站起来,为实践团呈现一个既虚拟又真实、既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又高度独立的沉浸式红色体验。
展厅中央的投影大屏缓缓放映着张太雷早年参加会议时的影像,由三面墙组成的巨屏赫然写着“愿将来永远幸福”。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在留言墙上写下了“寻迹梅庵,薪火相传”等,留下了“东大身影”。
恽代英纪念馆
随后团队来到了恽代英纪念馆,随着靠近,参观者的影子会投影在面前的大屏上,与之形成互动。并在此处遇到了青年志愿者,他用还略显稚嫩的声音解释相关原理。
继续向前,场馆巧妙地利用透明板在墙上投下阴影。数字化与自然原理的结合让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为展厅平添了一份美感。
走进,团队在门口的墙上发现扫码留言的二维码,团队成员仔细观察,为梅庵的语音导览积累可借鉴的素材,并积极互动留言。
互动书籍、数字地图、中国青年杂志、和梅庵展板都让实践团无比亲切。在5G云端互动留言板上团队成员积极互动,并留下了“恽代英同志永垂不朽”等留言,在恽代英纪念馆留下了实践团的足迹。
在纪念馆内,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主动交流,学习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复制,在元宇宙中真实映射物理空间,弥合时空差异,让更多的人在数字时空中与历史面对面对话,切身感受与史实交融。
瞿秋白纪念馆
最后在瞿秋白纪念馆内,团队有幸遇到了唐馆长,唐馆长首先向“寻迹梅庵”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纪念馆的基本情况,并向实践团主动提出合作。实践团成员围绕瞿秋白、数字化等相关内容进行提问,并向对方展示了建设“梅庵故园”、语音导览的预想和初步成果,获得了该馆负责人的高度肯定与鼓励,并给予了实践团成员许多宝贵的建议,为实践团成员们进一步优化数字展馆和语音导览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武进博物馆
武进博物馆设置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通过将已采集的文物图文信息经核心方法计算,以舒缓自然的方式进行展现。设计精巧,交互方式新颖友好,参观者可以使用各种手势点击拖拽书写,从系统中搜索到展厅中,趣味十足。打造博物馆参观体验的新模式。
博物馆将采集处理的展品信息,通过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技术,形成虚拟的展示场景,以增强现实与沉浸式的数字技术,在虚拟空间里展现渲染成像的数字文物展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7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