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跨越时空的“大思政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西征90周年,7月7日,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刘晓伟、丁丽,以及坳南乡组宣统委员贺吉飞的带领下来到永新县坳南乡牛田村,开展以“莫忘来时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深入实地学习红军长征的革命历史。
一、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魂
1934年,在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前,有一支特殊的部队按照中共中央的命令,已经先行开拔,一直往西入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这就是著名的红六军团。
在金色的晨曦中,实践团成员们在刘晓伟老师的带领下重走红六军团西征之路,通过走、寻、唱、看等方式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历史的厚重。在行进途中,师生们齐声高唱激昂的红歌,歌声嘹亮,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跨越时空与先辈们共鸣。他们的歌声不仅仅是对生动旋律的演绎,更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缅怀以及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每一步的前行,都是对那段红色历史的深情致敬;每一声歌唱,都是对红色精神的坚定传承。随着行程的推进,成员们对这一段历史的意义及其深远影响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图为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晓伟在带领实践团成员们重走长征路。华东交通大学 鄢之祺 供图
二、走进红色故居,感悟革命精神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一生是为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任弼时故居——悟道草舍。作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这所故居不仅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红六军团西征的重要历史遗址,于2012年被列为永新县文物保护单位。
这栋民房,见证任弼时在1934年的艰难岁月中,如何如何在逆境中领导湘赣军民进行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并策划红六军团的突围西征。实践团成员们在这座历史沉淀的屋内聆听刘晓伟与贺吉飞介绍任弼时的生平事迹,深刻体会到任弼时在革命中卓越的领导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目睹那些记录着革命历程的图片和文物,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坚持信念的革命精神。
图为坳南乡组宣统委员贺吉飞在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红色遗址。华东交通大学 鄢之祺 供图
三、参观红色遗址,了解革命历史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湘赣苏维埃政府旧址——尹氏二房宗祠。这里曾是湘赣苏维埃政府的办公地,见证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参观学习,实践团成员们对湘赣苏维埃政府的历史和作用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图为刘晓伟在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红色历史。华东交通大学 鄢之祺 供图
四、立足西征誓师广场,重温激昂革命誓言
今天,站在这片曾经见证红六军团庄严誓师的土地上,面对着高耸的纪念碑,实践团成员们举行庄重的缅怀仪式,重温红军西征的誓言。红六军团从出发时的9700多人到最终抵达陕北的不足1000人,可以说,红六军团的指战员们是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央红军长征淌出了一条血路。
实践团成员们在广场上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他们的心灵深受触动,对长征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同,并决心将这一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实践团成员鄢之祺认为,中国是生长英雄的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英雄的历史!实践团成员在当今优渥的生活条件下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抗争精神,在往后的人生发展中,也会怀着对此次长征精神的感悟与传承,怀着对革命先辈们的尊敬与敬爱,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通讯员 郑许录 鄢之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9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