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宫桥,非遗相传
——文学院“与族同舟,山海拾遗”实践队赴古田临水宫、寿宁廊桥开展实践活动
在这个充满创新与传承的时代,非遗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7月中下旬,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族同舟,山海拾遗”实践队前往古田县大桥镇临水宫和寿宁县廊桥开展了实地调研,旨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临水宫陈靖姑文化和木拱桥技艺,探寻其文化特色与非遗文化保护现状。实践队成员们通过负责人讲解、参观走访以及问卷访谈等多角度、多方面结合的方式开启了文化探索之旅。
临水古庙,千年故事一宫谈
7月14日,实践队首站来到宁德市古田县临水宫,聆听千年前陈靖姑的传奇故事。原临水宫负责人黄祖务带领成员们进行参观,详细介绍临水宫请香大殿和陈靖姑祖庙的基本构造、木雕装饰和供奉的三位神祇。唐朝始建,临水宫经历代重修仍雕梁画栋;香火绵延,陈靖姑文化传承至今仍熠熠生辉。通过了解临水宫历史的建筑变迁和生动故事,成员们领悟了民间信仰背后所深藏的文化底蕴,文化热忱内里所涵盖的精神价值。这份厚重的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闻名海外,陈靖姑信俗文化蕴含的以关爱为本、慈善为怀、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不仅是闽浙一带乃至台湾民众的共同信仰,更是海峡两岸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
信仰根脉,两岸文化一牵连
为深入探寻陈靖姑文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实践队采访了原临水宫负责人黄祖务,并询问临水宫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思路。通过访谈,成员们了解到古田县多年来连续举办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海峡两岸信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有力地促进陈靖姑文化弘扬,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目前临水宫已经成为深化闽台互通、开展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载体,为闽台交往、闽台合作搭起了一座信仰、文脉、历史和乡情之桥。负责人黄祖务强调,未来也要以更明确的主旨、更鲜明的特色、更突出的重点打造陈靖姑信俗祖地文化品牌体系,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古田调研时的重要指示:“要加大临水宫祖庙对台、对外的宣传推广力度和宣传覆盖面,通过陈靖姑文化这个潜在的侨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联系。”
智慧载体,民间技艺一桥显
7月23日,实践队去往宁德市寿宁县,深入探索学习闽东非遗——寿宁木拱桥,旨在感受其承载的历史记忆与工匠精神,感悟其跨越时空千年魅力。在寿宁县城关及下属乡镇的广袤土地上,成员们共亲自寻访了六座骨架结构迥异的木拱桥,并参观了位于下党乡的木拱桥展馆。寿宁木拱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工匠精神、智慧与创新思维,正是当今时所应珍视与传承的宝贵财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与作用,引领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厚植历史情怀,肩负文化担当。此次实践活动加深了成员们对陈靖姑文化价值和木拱桥技艺传承的全面认识,同时也为陈靖姑文化的两岸交流做出一定思考和探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族同舟,山海拾遗”实践队通过切实考察和深度访谈,坚定了保护传承非遗的信念目标,为非遗传承和文脉贯通贡献青年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1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