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艺术们的绝妙表演
当暑期到来,三下乡实践成为我们探索、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这段时间不仅让我们亲身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还深刻体验到了实践中的种种挑战与收获。暑假,塔里木大学关于非遗的三下乡调研社会实践活动的寻技·嬗变非遗调研小队奔赴喀什地区,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不仅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和学习者,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逐渐领悟到了传承与群众文化的紧密关系。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更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瑰宝,她增强了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中也让调研小队们学到了许多东西。
土陶更是非遗文化的一部分。据估算,这种土陶烧制技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倚赖手口传承。土陶制品与当地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比如,生活中一日三餐不能离开的泥巴碗,维吾尔族人叫“塔瓦克”,和面盛饭放食物的陶盆,洗浴用的土陶脸盆,洗手用的“吾肉克”(陶壶),盛水的”序甫”(陶缸),洗衣用的“台西台克”(淘洗衣盆)、挑水用的“库扎”(土陶水桶)。夜晚用的各式土陶油灯、烛台、以及婴儿摇床便具,甚至还有土陶制的捕鸟猎具等。从制作方式上,维吾尔族土陶器可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在纹样图案上,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维吾尔土陶花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花卉、枝叶、蔓藤等。主要有巴旦木、石榴花、玫瑰花等。且花瓣、枝叶对称,有4瓣、8瓣、12瓣等。边框为几何形直线、斜线、三角纹、四形纹、龛形纹、弯形纹、太阳纹、弯月纹等,每种纹样都既写实又抽象提炼,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审美理想。在泥土与火焰的浪漫邂逅中,陶瓷,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艺术形式,悄然绽放。它不仅仅是泥土的重生,更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承载着文化的深度与温度。今天,让调研小队们一起走进陶瓷的世界,体验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之旅。
木雕是一种民间工艺,是雕塑的一种,在中国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秦汉两代趋于成熟,是中国古代民族建筑上长期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法,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等。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以美化,并且保护木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每一个青年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为了保护非遗文化我们首先,制定保护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区办法,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保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珍贵资料与实物的征集和收购等。其次,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保护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保护效率。最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培养更多的传承人。同时,还要通过了解和学习我们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文化瑰宝。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他对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不让非遗文化丢失我们要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可以通过购买相关产品、参加活动等方式支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传承能力;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不要让非遗文化“冻”起来,要“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1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