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山村,你总会先赞叹一下那片四季幻变的花田,是春时油菜花的灿烂,是夏莲荷叶悠悠的碧绿,是秋谷摇曳生姿的身影,是冬际格桑花编织成的幸福物语。再靠近点,你能见到搬着小凳子在树下乘凉的老人家,轻摇着蒲扇告诉着来往行人红山村那些年那些事儿。
在之前,红山村名为红山大队,但在从古时一直到几些年前的,则称为李婆峒。
要说李婆峒就得先讲到梯面镇的源来。相传在一开始的时候,梯面镇是一个土匪窝。据史书记载,在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以练复宁、吴万雄为首的起义军占据循州(今龙川县)番禺、清远、从化三县,他们将盘古峒盘古皇山作为大本营(今梯面联民村),自称“花山寨”,势力范围深入盘古岭(现称高百丈)、李婆峒等陡峭峥嵘之地。后被清朝收复后改称花县,为了更好的管理这块地区,官府联合周遭其他几个区域的官员商议着将一些百姓迁入了这片土地,其中就有马、黄、李、范等族氏在这边扎根,在明末后,邓、刘、罗、温等外氏逐渐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了多姓氏的李婆峒。
那么李婆峒为什么又叫李婆峒呢?老人家端起一杯茶,停了一下。相传,在红山村是以李氏李永卓开基的,现今还有为纪念李先祖而不断修缮的祠堂
在古时候,村里有一老婆婆,人们总是亲切的喊她为李婆婆。李婆婆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很是聪明,总是帮助村里其他人,其他村的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爱找李婆婆解惑、谈心,以心换心,李婆婆的好,大家也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人们把李婆婆住的那块地称为“李婆峒”。
在李婆婆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的灵位放在了盘古王庙里,在每年盘古王庙起神、还神之日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十二月二十二日)和逢年过节,各地百姓都会去朝拜她。现在,上了年纪的老一辈,更习惯的将红山村称为“李婆峒”。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山村(或说李婆峒)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承载着村民们对和谐、互助与善良的向往。在这片被四季花海温柔拥抱的土地上,李婆婆的故事如同一条不息的溪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进入新世纪,红山村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春风。政府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红山村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迅速成为周边地区知名的旅游胜地。
每到节假日,游客们络绎不绝,他们不仅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更被李婆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红山村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问题。村民们意识到,只有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才能确保红山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中来,通过垃圾分类、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等措施,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同时,他们还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红山村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的红山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老的祠堂与现代民宿和谐共存,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李婆婆那份淳朴而伟大的精神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红山村将继续在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前行,让李婆婆的精神永远闪耀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4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