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转型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沈阳市的重要发展区域,沈北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作为该地区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探索前沿,承载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产业园面临多重挑战:一是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园的农业与文化、旅游、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二是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尽管产业园具备一定规模,但其在促进周边地区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尚待加强;三是产业链条不完善。从生产到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产业链条存在断点,影响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吸引度和游客回流度不足。产业园缺乏独特的品牌魅力和持续的吸引力,难以形成稳定的游客群体和良好的口碑传播。
辽宁大学稻梦领航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沈北新区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针对产业融合度不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文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绿色循环经济模式以及互动体验式营销等方式,团队旨在推动产业链条的完善,以增强产业园的吸引度和游客回流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团队部分成员集合照(摄影:赵乃萱)
通过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与探访,团队结合产业园的特点提出了其探索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在探索文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方面,团队建议产业园通过科技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其在外形、口感、营养等方面更具特色。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元素,开发具有独特风味的农产品新品种,例如将地方特色的调料或食材融入农产品中,创造出新的产品风味。
图为产业园内商户制作特色小吃的场景(摄影:李羿霏)
同时,团队建议产业园致力于传承农耕文化,结合产业园特色稻田画,通过保留和修复传统的农耕工具和设施以及制作工艺,如古老的水车、犁具等,并在农田中设置展示区域,配以文字说明其历史和使用方法,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如VR等,让游客和消费者沉浸式地了解和学习农业文化的演变。
图为产业园特色稻田画(摄影:郭明一)
为了更深入地推广农业文化,团队团队还结合旅游休闲,设计了一系列互动体验式营销活动,如农事体验、文化节庆等,旨在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品牌忠诚度。如,设计具有文化特色的农事体验项目,如学习地区独特的种植技巧,使消费者和游客能够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来,在劳动中切实感受文化的魅力。
图为游客体验产业园特色垂钓活动(摄影:赵三月)
此外,团队还建议产业园开展农业相关的培训或讲座,与学校合作建立针对青少年的农业文化教育基地。通过举办夏令营、科普活动等方式,让青少年了解生产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农业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考察产业园的场景(摄影:孙嘉文)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团队成员从生产、加工、销售等阶段,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意见。例如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利用生物防治和自然肥料来提高稻田的生态质量;回收稻壳等副产品,转化为生物肥料或用于文创设计;同时,产业园区还可以通过建立可追溯系统,监测每个环节的环保表现,不断优化绿色生产和销售流程。
辽宁大学稻梦领航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沈北新区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园可以通过赋予农产品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售价,增加农民收入。团队还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农业文化,增强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保护。
此外,推行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对促进乡村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绿色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园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率。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再利用,能显著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将农业生产、能源使用、废物处理等方面整合起来,产业园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同时,产业园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吸引游客体验绿色生活方式和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稻田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更是人们乡土情感的连结,这对当下追求“情绪疗愈”的游客们有着极大吸引力。与此同时,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火爆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产业园的居民从外出务工到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这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还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
图为产业园特色打卡点(摄影:李羿霏)
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活动,辽宁大学的学生们不仅为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展现了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努力为沈北新区乃至整个辽宁省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4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