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南海非遗瑰宝,民师青年在行动
为深入了解“非遗”北海贝雕,向大众讲好“一个贝壳的故事”,8月16日至8月18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南疆瑰宝宣讲队三下乡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北海贝雕博物馆及喜蛙家居等相关企业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通过采访非遗传承人、考察贝雕生产车间、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北海贝雕宣传及传承现状,为保护和加强宣传北海贝雕贡献青年力量。
深入北海贝雕,探索传承之路
实践队先后走访了北海贝雕博物馆、喜蛙家居文化馆等有关企业并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访谈,学习保护和宣传北海贝雕的经验。
“以前我们刚开始做个项目是到青岛和大连那边,那时候我们八个学徒成立了工艺合作社,后来一直做大,就成立了工艺美术总厂。我们会派很多骨干到外面去学习他们做贝雕的经验。虽然他们有些技艺比我们这个好,但后来他们也比不过我们了。”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林日光介绍说,北海贝雕起步晚,但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在行业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
实践队还通过向当地居民及游客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北海贝雕的知名度现状。实践队成员蒋鑫坤表示“没想到北海贝雕虽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认识的人并不多。”目前,宣传内容没能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及宣传平台过于单一是影响北海贝雕知名度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汇总调查问卷结果,实践队发现:多数人首次了解到北海贝雕是通过相关行业的从事者或亲朋好友提及,此外大多数受访者更喜欢以短剧、记录片、旅游vlog的形式来了解贝雕,这为实践队后续的宣传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北海贝雕博物馆 柯慧婷 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非遗传承人林日光老师 柯慧婷供图
探究贝雕宣传新方式,呈现北海贝雕新容貌
北海贝雕的制作过程极为精细复杂,一件老鹰模样的贝雕装饰画就要花费半个多月。实践队走进北海贝雕的生产制作车间,贝雕设计图标注了不同部分的颜色以及需要采用的贝壳等细节。实践队成员发现图稿并不都是传统的山水花鸟图样,还有一些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二次元”图案。在喜蛙贝雕家居文化馆内,实践队也看到了一些迎合年轻人喜好的贝雕作品。
随后,实践队成员先后采访了非遗传承人蒋还珠及喜蛙贝雕家居文化馆馆长何一夫,在采访中了解到知名度低一直是非遗文化绕不开的话题,而如何扩大知名度也成为各类非遗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在之前的宣传中,我们就发现贝雕的大众认知度不高。”何一夫馆长说到,推广北海贝雕首先要对其进行科普,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贝雕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这为实践队采取宣传方向提供了借鉴,在如何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又保留传统的表现形式,继而探索一条新的“北海贝雕之路”,将成为实践队持续研究的方向。
图为非遗传承人蒋还珠老师雕刻贝壳。 柯慧婷 供图
青年接力非遗传承,共创北海贝雕未来
这次的实地调研让实践队的队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北海贝雕的认知,更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北海贝雕的宣传和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更多青年人的加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坚守。”实践队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实践中,实践队成员会不断尝试新的宣传方法,为扩大北海贝雕的应用场合而不断贡献青年力量,努力扩大北海贝雕这一非遗艺术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和学习这一项非遗技艺,让这个精美的南疆瑰宝再次成为广西新的城市名片。(通讯员 柯慧婷)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喜蛙贝雕文化馆前合照留念。 柯慧婷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8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