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申子琦】7月17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青语青行”好语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绵阳市三台县新生镇,开展以“青春奋进正当时,笃行实践新征”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了解当地主要支撑性产业、民营企业现状,探究当地乡镇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人才引进方面的困境,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新生镇桂林村,采访基层村干部,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结构、用工需求与劳动力资源匹配情况,共谋发展之路,助力提高新质生产力。
绵阳市三台县新生镇在党和国家的引导下不断发展,成为三台县县级文明镇、绵阳市级卫生镇和四川省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农业专业合作社、绿色养殖业、家庭手工业成为新生镇支柱产业,推动镇村建设不断完善。但该村地貌地质结构的特殊,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基础设施不便,致使与外界联系较为困难,发展产业较为单一,人才数量匮乏;存在人力资源不断流失、用工结构等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新生镇民营企业基本情况,为人才引进建言献策,7月17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三台县新生镇桂林村调研、对话基层村干部。
图为实践团队在采访基层村干部。通讯员 陈晓雨摄
首先,刘世龙副书记针对“当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发表看法。他提出在新时代形势下,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周边大城市大型企业对人才吸引力较高,相比之下乡镇企业面临发展环境差、薪资待遇较差、人才吸引力较弱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刘书记提出要积极参与县镇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扩大人才招聘范围;加强乡镇企业与当地政府联系,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出台有效政策支持和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促进当地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
随后,刘丽君副主任围绕“如何用新质生产力提供用工保障”提出几点建议。她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大力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提出了新任务,需要加大扶持创新创业力度”。与此同时,她了解到三台县政府在提高新质生产力方面提出要强化对外校企对接、综合运用招聘系统加强人才引进、推进就业服务流程再优化等这些政策都对当地乡镇发展起到了指导、启迪作用。今年9月,四川宏达杭萧钢构建设有限公司将来到当地进行交流合作,助力打造当地高标准农田,刘丽君副主任提出,要牢牢把握此次机会,加强与公司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探索一条人才引进之路。
图为刘丽君副主任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发言。通讯员 陈晓雨摄
最后,村委委员刘双喜对“未来乡镇地区新质生产力人才引进”提出自己的期许。首先要利用当地政策鼓励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实现大规模种植统一管理,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其次创新企业形态,建立以青少年为主的多元化兴趣培养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最后积极与县城政府联动交流,提高薪资待遇,改善企业环境,真正实现人才、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实践团队通过本次基层干部专访活动收获颇丰,桂林村的村干部们也充分展现了对人才引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务实行动。“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各地乡镇企业纷纷念好本地“人才经”,各类人才各显其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生镇也出台各类政策多措并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助力新经济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调研合影。通讯员陈晓雨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9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