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情系宿松民俗乡韵,传承非遗文化之旅

来源:东南大学“情系乡韵“社会实践团队 作者:张启晗

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繁荣振兴。2024年8月,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情系乡韵”社会实践团队在研究生辅导员王琳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分别实地走访了宿松县黄梅戏剧院、文南词传习基地、大别山民俗风情馆、断丝弦锣鼓陈列馆、程岭大鼓书工作坊等地,深入了解宿松县传统民俗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而挖掘探寻如何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发挥高校的专业力量。

文南词结出的艺术之花

实践团队先后来到虞松峦文南词传习基地和宿松县黄梅戏剧院,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非遗传承人的热情接待下,得以详尽了解文南词的发展历程,进而深刻认识到文南词保护传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龙门村虞松峦文南词传习基地现场,非遗传承人虞观友先生和数位老艺人们现场表演了文词、南词、平词以及对唱,声情并茂,落落大方。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也了解到:为了助力文南词的宣传推广,近期宿松县将举行“131”工程文化传承系列演出,文南词传承人将在宿松多地与观众见面并进行现场表演、交流。

离开虞松峦文南词传习基地,实践团队随即又奔赴宿松县黄梅戏剧院——一家历史悠久的黄梅戏剧院,同时也是文南词传承基地,这无疑是对文南词与黄梅戏姊妹戏关系的一个生动体现。在与剧院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陈诚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得知宿松县黄梅戏剧院之所以能够获评文南词传承基地,主要凭借近年来对文南词传承发展的持续投入,而创作型人才的稀缺,则是当下文南词发展所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图为非遗传承人表演文南词曲段。张启晗 供图

大鼓书背后的兴衰浮沉

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宿松县程岭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当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岭大鼓书。在非遗传承人江金华老先生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下,团队成员得以一窥这门古老艺术的历史起源与发展轨迹,并亲身感受到其兴衰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参观过程中,江老先生娓娓道来,为团队成员讲解了大鼓书在程岭的起源。据了解,程岭的大鼓书在明末清初兴起,曾在当地广受欢迎。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古老的艺术也逐渐走向了衰落。为抢救和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文化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程岭大鼓书得以传承保留下来,并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结束之后,团队成员有幸聆听到江老先生亲自演绎的一段经典曲目“三女婿习文”。伴随着简朴的道具和韵味十足的唱腔,江老先生用生动的故事、节奏感十足的鼓点、中气十足的声音以及绘声绘色的表演将这一古老曲艺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既不失民间乡村艺术的趣味性,同时也兼顾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图为非遗传承人介绍大鼓书文稿。张启晗供图

民俗馆藏品的前世今生

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别山民俗风情馆,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热心引导与馆长司国庆老师的专业讲解下,团队成员对宿松县乡土风情、传统民俗、艺术文化、历史底蕴等方面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跟随着司国庆馆长的步伐,边听、边看、边想。司国庆馆长一边讲述着这些藏品的起源用途,如数家珍;一边分享其背后的桩桩收藏故事,曲折多舛。参观结束后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司国庆馆长是一名民俗文物收集爱好者,从青年时代开始,便致力于宿松地方文化的梳理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地四处奔波搜寻各种老物件,为宿松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大别山民俗风情馆,俯仰间团队成员仿佛完成了一次奇妙的时空旅行,不仅亲身触摸了数百年来宿松县所历经的沧桑巨变,也真切体会到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艰辛不易,更为司国庆馆长怀着对松滋故土的满腔热爱,不图回报,矢志不渝地保护传承家乡文化而感到由衷的钦佩。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张启晗供图

本次宿松之行,“情系乡韵”社会实践团队邂逅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个中的兴衰浮沉,也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优秀传统文化所面临挑战的缩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坚定了年轻一代心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得团队成员深刻感悟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作为扎根在宿松大地上的文化奇葩,相信这些非遗文化在非遗传承人、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能够融合不同的发展理念,找寻到合适的发展方式,柳暗花明、破茧重生,走去更广阔的天地,迎接更灿烂的明天!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照。张启晗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1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青鸽志愿服务队赴喜安社区开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024年9月28日上午,青鸽志愿服务队在安靖街道喜安社区分享中国绘画中有关山水画的知识,…

大学生“三下乡”走进威远县红星村,带领小朋友领略敦煌艺术之美

2024年7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青鸽志愿服务队来到威远县严陵镇红星村,开展了一场以敦煌莫高窟石窟造像及壁画制作为…

天佑关注 | 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第十一届骨干培训顺利完成!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青年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与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全面提升我校…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

心与梦的交融:在志愿中成长与奉献“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在城市与乡村的上空奏响,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

爱心汇聚,筑梦前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用心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这就…

最新发布

青春筑梦,绿动未来 —— “玄鸟”调研实践团暑期实践纪实
为了深入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提升公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与参与度,进而推动社会各界共同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贡献力量,“玄鸟”调研实践团满怀对绿色未来的憧憬,踏上了一场重要旅程。…
广东医科大学“规航”志愿服务队进驻湛江遂溪,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本月,广东医科大学“规航”志愿服务队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奔赴湛江市遂溪县界炮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据悉,学校与界炮镇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志愿服务队精心…
周至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焦点。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陕西省的周至县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一、周至县乡村…
守护信仰之光:追寻马克思银像的红色之旅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我有幸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于2024年7月16日踏上了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龙川村的征程。而此次我们前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深度挖掘并记录梅氏…
传承红色基因:在旌德的革命精神之旅
在深邃的皖南腹地,有一片沐浴着革命历史光辉的土地——旌德。这里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者,也孕育了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2024年7月16日,我有幸成为合肥工业大学“旌德梅氏三代守护‘马克思银像’事…
穿越时空隧道,共绘红旗渠精神新篇章
近日,“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踏入了红旗渠纪念馆的大门,心中涌动着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无限敬仰与向往。纪念馆内,时光仿佛凝固,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改天换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赴周至县新型技术乡村振兴促进团实践总结
一、引言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周至县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利用新型技术手段,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富裕为目标,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改革实践。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周…
西安周至县打造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周至县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发展路。通过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周至县成功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了从“藤蔓上长出黄金果”到“社…
青岛农大学子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的青春实践者
文章导读: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串”起革命幸福路“葡”写振兴新篇章实践团助推葡萄产业精细化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与食品企业融合。“深入田间地头体悟调研、置身食品企业探访产业振兴、走进村庄…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旌德梅氏守护“马克思银像”之行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数英勇奋斗的篇章犹如繁星点缀在历史的天空。其中有这样一尊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马克思银像,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皖南革命的星星之火。它不仅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