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访大田遗址,寻三线精神

来源: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杨诗雨

大学生网报攀枝花8月21日电(通讯员 杨诗雨)为学习三线建设精神内核,感悟爱国主义情怀,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砖筑三线队”开启了以“三线建设筑青春,爱国教育启新程”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团队成员前往大田会议遗址深入了解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与意义。通过参观遗址,访问遗址工作者等活动形式感受艰苦岁月中建设者们的锐意进取与无私奉献。

参观会议遗址陈列资料,感悟三线建设精神内核

在遗址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进入到遗址内部。在这里,有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字资料以及一些三线建设工程的真实图片。在讲解后,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三线建设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家安全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大田会议研究确定了攀枝花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初步选定弄弄坪为攀枝花钢铁厂厂址,揭开了攀枝花开发建设至为关键的一页,攀枝花开发建设的蓝图从这里诞生。

展厅内,陈列摆放着许多当年建设者们的留言。循着刚劲有力的字迹,实践队成员仿佛能看到建设者们一定要搞好三线建设的决心与他们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意气风发。看着这些陈迹,成员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后代的期望。如今,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新青年的实践队成员更应该拿出十足的干劲和满腔的热血团结一心,才能披荆斩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图为展厅内部会议厅 通讯员杨诗雨供图

聆听传承者心声,体会锐意进取与使命担当

在大致参观完遗址后,成员们对讲解员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采访。“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攀枝花”,被采访者讲解员如是说到,“因为我是讲述者,所以对这段历史有着更深刻的感悟。这不仅仅只是一段已经尘封的历史,而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一抹绚丽的色彩。”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工作人员 通讯员杨诗雨供图

接着,实践队与镇上的老人进行了交流。这里很多老人都曾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参与者,当成员们坐在他们面前,聆听他们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仿佛也被带入了那个轰轰烈烈的建设时期。他们说,在三线建设时期,他们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艰苦的建设中,与来自四海的兄弟姐妹们一道,用他们的双手,建起一座座工厂、一条条铁路。“当年生活艰苦到一盆水就必须用一天,伙食基本都是野菜,大家都睡的席棚子……”但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大家仍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奋斗,为了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便那段日子早已过去了四五十年,老人们回忆起来依旧是泪眼婆娑,但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希望和对面对困难的坚韧。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亲历者交流 通讯员陈思宇供图

总结活动感悟,展望光明未来

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收获颇丰。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三线建设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西部地区的意义:三线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它的实施不仅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改善了生产力布局,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固的国防和工业基地,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有了三线建设,中国才能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保持独立自主,不断发展。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启示后人。它不仅象征着一段历史,更是一股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参观遗址和与老一辈建设者的交流,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也让彼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 通讯员杨诗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正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三线建设历史不再是书上空洞记载的文字,传承三线建设精神也不再是乏味枯燥的口号。“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青年一代伫立于时代的潮头,承担着历史交予实践队成员的重任,是冲劲十足朝气蓬勃的后浪。实践队成员将以这次实践为起点,将三线精神内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尽情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奏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2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趣味数学课,旨在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小…… 盛文琼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轮廓长征,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抵达…… 何新蕾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数独启智慧,趣味伴成长——记长安镇中心小学数独公益课

2月13日,长安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独公益课。本次课程旨在通过趣味十足的数独游戏,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授课老师充分考虑了…… 王乐怡 田健玲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数说万物,开启趣味课堂之旅

2025年1月26日,教室里洋溢着活跃而热烈的气氛,一场以“数说万物,趣味课堂”为主题的特色教学活动在陕西省渭南市太要社区精彩上演,为学生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数学学习体验。此次活动旨在…… 余展鹏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学情趣课堂:摆脱传统方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为了构建文化、生活、实践“三维一体”的情境数学场域,引导青少年在世界万物情境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新质人才。7月10日上午,湘潭大学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以“‘数’…… 彭江涛 张少娴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湘潭大学:趣味数学课与雷锋精神共融,社区绽放智慧与爱心之光

7月12日,湘潭市三义井社区活动室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一日雷锋活动”与“融合数学思维的音乐之旅”趣味数学课。本日活动由湘潭大学“数”说万物实践团精心策划并执行,旨在通…… 梁穗 张少娴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智慧之种,夏日绽放——赴湘潭市 雨湖区三义井社区启迪社童心灵

炎炎夏日,热情如火。7月11日上午,湘潭大学的“数”说万物暑期实践团队,带着知识的种子和教育的使命,踏入了充满活力的三义井社区。他们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蓝图,精心策划了一…… 刘珍利 张少娴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湘潭大学:趣味数学课带领小学生“玩好”数学

“根据行军里程和耗时估算,红一方面军平均每分钟要走19.5米……”7月10日,湘潭市三义井社区活动室“数说长征”课堂上,小朋友们沉浸于在红色故事中学习数学知识,模拟“长征路”徒步行走…… 罗宁子 罗俊雪 张 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实践的磨砺,铸就坚韧品质
对于志愿者们而言,三下乡活动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复杂的教学环境,他们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小张,一名初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在最初几天里曾因不适应而几度想要放弃。但每当看到孩…
长桌宴香传承久,苗寨情浓延续长
凯里市南花苗寨的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一种高规格形式,体现了苗族人的热情好客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南花苗寨长桌宴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举办形式、菜品特色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播撒智慧之光,耕耘希望田野——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的璀璨篇章
在炎炎夏日的一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旗帜,如同炽热的阳光般,照亮了偏远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暑期活动,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知识的播种,更是一次青春与希望的交汇…
守护蜡染古韵,传承民族匠心
凯里市苗侗风情园中的蜡染是苗侗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为深入了解蜡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蜡染文化介绍给更广泛的群体,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并在传统…
以文化人·古韵新命——让川村的探索与实践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习近平我国是统一的多…
畲韵传承,共话未来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在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文成县西坑畲族…
让川村云舟梦:古今共济,民族风情绘振兴画卷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深入挖掘让川村独有的畲族传统礼仪习俗和其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力量,发现浙西南山区人民自力更生精神的文化血脉,来自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的八…
走进岳阳非遗城:探寻香囊缝制的奥秘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星辰,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非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岳阳非遗工匠城,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调研之旅。岳…
探寻石阡剪纸源,传承古老技艺魂
为深入了解贵州省石阡县剪纸技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7月14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走进了贵州省石阡县的老年文化会…
畲风古韵·文动新生——畲族文创产品发展新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