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江风墨语,韵传建德”实践队在寿昌镇开展暑期实践,通过实地调研、义务劳动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以青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提出的“八八战略”,积极响应“千万工程”的背景下,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江风墨语,韵传建德”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7月21日起,在素有“浙西名镇”美称的建德市寿昌镇,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实地调研与实践活动。
“江风墨语,韵传建德”暑期社会实践队合照(图为通讯员周加杰摄)
一、实地走访,深度调研
寿昌镇先后荣获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家级生态镇等多项荣誉,拥有着底蕴深厚的美食文化。实践队成员首先与寿昌镇当地政府进行了对接,深入了解当地美食特色以及近年来在“千万工程”乡村振兴道路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他们先后走访了中山路步行街、909夜街、航空小镇、寿昌民间博物馆、温泉小镇等标志性地点,就寿昌镇的“909好吃节” 以及乡村人文公益等相关内容展开了深入思考与实践讨论,从而为后续的调研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队深入寿昌走访(图为通讯员周加杰摄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推文)
二、采访干部,学习经验
从7月22日至7月24日,实践队针对往届“909好吃节”,对当地基层社区党员干部黄华立和吴志平进行了采访。通过与这些党员干部的深度交流,队员们不仅学习到了他们为群众干实事的宝贵精神,还充分了解了前几届“909好吃节”的亮点与不足之处,以及群众的实际需求,以期在后续实践中能够有的放矢地破除当地的痛点、难点问题。
△实践队在采访黄书记(图为通讯员周加杰摄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推文)
三、志愿服务,文化传承
7月25日,实践队成员在寿昌镇积极开展暑期志愿服务。根据本次“909好吃节”的主题,队员们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寿昌本地特色美食以及中国各地美食。通过课堂实践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组织能力与协调沟通本领,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弘扬与传承当地优秀文化。实践队的这堂课,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是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孩子,以志愿服务传递着万里风尚。
△实践队在为孩子们上课(图为通讯员周加杰摄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推文)
四、对话乡贤,汲取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乡贤成为推动现代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实践队对当地的两位乡贤周晓红和王生良进行了采访。通过交流,队员们了解到两位乡贤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贡献、初始的初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优秀品质和精神,并深受鼓舞。两位乡贤殷切期望实践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助力当地创新发展,为寿昌镇的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晓红和王生良(图为当地周晓红、王生良提供点击图片可查看原推文)
五、创新设计,助力振兴
基于本次社会实践的深入调研,并为更好地宣传“909好吃节”,实践队还将当地特色与专业知识巧妙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精美的衍生产品。他们期望通过这种创新形式、保留亮点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流量,为当地办好本次“909好吃节”出谋划策。其中,节日海报以寿昌镇的特色美食和标志性建筑为主要元素,色彩鲜艳,画面生动,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好吃节的热闹氛围和独特魅力;文创产品则包括多种好吃节元素,兼具实用性和纪念意义。这些衍生产品不仅能够增加好吃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寿昌镇的文化,从而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设计的海报之一(图为通讯员金哲侃提供)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寿昌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更是为实践队成员们带来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用青春讲述乡村故事,以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后续,实践队还将进一步深化与寿昌镇的合作交流,深入乡村基层,紧密结合当地特色,将其转化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实现村民们所期盼的富裕梦,探索出一条文化与美食相得益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江风墨语,韵传建德”暑期社会实践队合照(图为通讯员周加杰摄)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实践队成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寿昌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寿昌镇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文字 | 宣致远 王宋子瑜
图片 | “江风墨语,韵传建德”暑期社会实践队
排版 | 王宋子瑜
通讯员 |宣致远 王宋子瑜 周加杰 金哲侃
指导老师 | 陈可欣
(来源:浙江万里学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3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