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黄河入海口,自然的交响与未来的探索

来源: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作者:张诚浩

黄河入海口,自然的交响与未来的探索

导语: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终汇入渤海,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为了深入了解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现状,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黄河生灵,‘材’子铸盾”实践队于2024年7月10日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入海口进行实地考察,以期为黄河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关于黄河入海口的资料,包括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交通状况、住宿安排等实地考察所需的实用信息。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入海口湿地出现了退化现象。本研究旨在揭示黄河入海口湿地退化的现状、原因及生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并调查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为我国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根据实践目标和收集到的资料,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并准备了必要的实践工具和设备,如相机、测量工具、笔记本等。根据计划安排,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抵达黄河入海口进行实践。

在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后,最终在这里与渤海交汇,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这些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黄河三角洲。同时,黄河的入海口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摆动和改道而形成这壮阔的“蓝黄交响乐”。实践队员们站在船上注视着这壮举,仿佛能听到黄河水声轰鸣,与渤海波涛相互激荡的交响乐。

图为黄河入海口“黄蓝交汇”奇观。张诚浩供图

在黄河入海口区域进行实践观察,记录河流形态、水流特征、生态环境(湿地退化情况)等信息。使用相机等设备拍摄照片或视频,以便后续分析和展示。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黄河入海口的看法和经验。其次,根据实践需要,在合适的位置采集水质

等样本,进行必要的实验和测量。最后,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初步的分析(pH测量)和整理。

图为实践队员们抵达黄河入海口。张诚浩供图

通过实地探索,黄河入海口湿地退化表现为植被减少、土壤盐碱化、湿地面积缩减等问题。据调查,湿地植被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下降至50%,部分区域甚至不足30%。此外,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湿地面积逐年缩小。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存在污染、盐碱化等问题;植被覆盖度较低,生物多样性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当地居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针对湿地退化问题: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湿地保护责任主体,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湿地补水工程,保障湿地水源;开展湿地植被恢复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湿地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针对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加强黄河入海口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推进黄河入海口植被恢复工程,提高植被覆盖度;提高当地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宣传;建立健全黄河入海口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确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随着东营市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黄河入海口已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是自然的交汇点,更是中华文明与海洋文明交汇的地方,实践队员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交汇,更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并蓄的精神。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黄河生灵,‘材’子铸盾”实践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了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深入了解到黄河入海口的环境问题(如湿地退化、污染等)依然遏制着黄河入海口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及可持续发展,“黄河生灵,‘材’子铸盾”实践队会一直密切关注并为保护黄河入海口竭尽全力,号召更多人共同参与湿地保护,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生态家园。

(通讯员 张诚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一方水土映一方魂
7月9日,文法学院赴合肥、洛阳、昆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赴长丰县开展以“环河傍水而治,生态振兴乡村”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前往水湖公园、新城公园以及义井镇人民政府,在感受生态治理成效的同时…
汽院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奥运冠军全红婵的飞跃之旅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小学里,一堂充满鼓舞与梦想的课正在进行。支教大学生白老师站在简陋的讲台上,用她温暖而坚定的声音,向一群好奇又纯真的孩子们讲述着奥运冠军全红婵的非凡故事,希望能用这位年轻跳水…
探寻革命足迹 共筑法治乡村梦
“乡音法韵——法之声乡村行”实践团普法宣传活动纪实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地方非遗文化,“洮岷花儿”乡村普法宣传活动在甘肃省岷县热烈展开,活动以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师大学子探访三阳镇“红色金石”
走进红色金石,汲取奋进力量。为了弘扬革命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近日,青·传承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三阳非遗传承,谱写振兴新篇”社会实践分队共四名成员前往黄山市歙县三阳镇…
安徽学子三下乡:入荷塘人家,展青春风采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8日电(通讯员李福林)党的二十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为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丹阳聚星火,百峰料先行”实践队,于7…
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报告“重走长征之路,传承红色基因”
重走长征之路,传承红色基因报告题目:重走长征之路,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名称:兰州理工大学学院名称:土木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金雪团队成员:谢婷娟、王小龙、李凤杰、梁超超、桑婷婷、李子豪、曾斌、徐晶晶、…
安徽学子三下乡:丹阳聚星火,百峰料先行。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13日电(通讯员李福林)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乡村振兴战略正以磅礴之力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伟大战略在乡村的实践,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
华农工学院学子雨中探寻照京坪红色圣地
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冒着中雨,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暑期社会实践团的8名成员来到了湖北省恩施建始县照京坪这片红色的土地。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之情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革命历史…
汽院小火柴烛光助力志愿服务队: 奥运冠军马龙的传奇之路
在偏远的乡村小学里,一堂特别的体育课正在进行。支教大学生黄卓站在讲台上,用生动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着奥运冠军马龙的故事,希望用这位乒坛传奇的经历激励他们勇敢追梦,不懈努力。鞍山启航,乒坛新星初露…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润农,云咖助力乡村振兴之旅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润农,云咖助力乡村振兴之旅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