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特校教师的合照)
7月7日,13名8、9岁的小朋友们背着书包,拿着美术课上用纸巾制作的“美味爆米花”,挥手说再见,在家长的陪伴下离开了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今日,由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承办、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聆听新声”听障帮扶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助教的幼小衔接夏令营顺利结营。为期五天的课程,给13名特殊儿童留下难忘回忆。
幼小衔接夏令营依照“先评估后安置”原则,因材施教,为面试成功的孩子们制定了独特的课程。在孩子们上课期间,有专门的教学人员对他们的上课表现、临时反应等进行观察、记录、评估,再进行后续教学分配及安排。按照该原则,对于各类残疾儿童少年,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学校就读。
此次夏令营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平台。日常生活场景模拟和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习社会规则,逐步融入集体;多样化课程活动,如魔法拼音、注意力训练、数学思维等,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同龄人的接触互动,有助于提升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学会情绪管理,促进认知发展,增强学习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辅助老师引导孩子们完成课上任务)
(图为实践团成员辅助老师引导孩子们完成课上任务)
“这几天实践团成员的表现让我感触很深。虽然志愿者们刚开始很茫然,游离在教学体系之外,但在熟悉流程之后,会主动坐在多动的小朋友旁边,并且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内。”冯老师还对实践团成员提出建议,“可以提前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你们当前的学习内容如何跟实践结合起来,怎么做到医教结合。下次,你们可以尝试给这些小朋友上课,这有更强的实践性。”
实践团成员梅华桢表示,参与幼小衔接夏令营不仅让自己对特殊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心灵上也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成长。在夏令营中,老师们用他们的耐心、爱心和专业知识,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学习环境。孩子们的成长让她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因此更加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被发掘。“我们认识到特殊教育事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并且希望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去关注和支持这些孩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7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