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小组成员围绕“如何传承发展非遗文化”这一主题,通过调查问卷、网络数据爬取、技术可行性分析等多种方式,对非遗文化的现状、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我们的总结通讯。
首先是对调查问卷的总结。为了解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和态度,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共收集有效样本500份。以下是对问卷结果的简要分析总结:调查对象以18、25岁年龄段为主,占81.97%,其他年龄段分布较为均匀,56岁以上年龄段无人填写。被调查者认为保护非遗最重要的意义是“延续文化血脉”(49.18%),其次是“发扬中国文化”(26.23%)。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认为保护传承非遗对于延续文化血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团队提出,想要继承非遗文化,要遵循以下几点:凭借年轻群体的积极态度,提高兴趣与参与度,保护非遗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加强宣传与形式创新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该图为年龄段)
(保护非遗的重要意义)
在技术实现方面,团队成员运用Python语言编写爬虫程序。我们巧妙地设置了关键词,如“非遗”、“传统文化”、“民间技艺”等,以精准抓取与非遗相关的网页内容。同时,为了避免对网站造成过大的访问压力,团队严格遵循了网络爬虫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设置了合理的访问频率和时间间隔。
我们选择了b站上一名知名非遗up主(南翔……)的非遗传承视频爬取评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爬虫程序成功获取了大量的数据。经过对评论内容的分析,团队成员发现用视频传承非遗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有些视频能有千万播放量,绝对是宣传非遗的不二方式,其次就要注重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非遗与新时代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结合起来,非遗在方便性上比不过工业产品,要让人们觉得非遗产品物有所值,带来足够的价值,那非遗便可以当作奢侈品来宣传。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在技术应用方面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网友认知的分析,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图为小组成员爬取的评论)
(图为小组成员编写的部分爬虫代码)
除此之外,我们小组成员还进一步探讨AI以及数字技术在非遗传承发展上的具体应用及其可行性。
首先是AI技术。我们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和存储,为传承人提供便捷的学习和创作工具。例如,利用AI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将传统戏曲唱腔转化为文字,便于传承和传播。除此之外,AI技术还能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智能教育和培训平台。通过在线课程、模拟演练等方式,AI可以辅助传承人提升技艺水平,同时吸引年轻一代参与非遗学习。
(图为第一个虚拟数字人“天妤”)
与AI技术相辅相成的则是虚拟现实(VR)技术。VR技术可以创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场景,让更多人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例如,《广彩的秘密》是一款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广彩瓷烧制技艺科普类VR游戏,体验者可以在虚拟场景中更高效地学习广彩瓷烧制技艺知识,从而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图为咸丰大号广彩花鸟蝴蝶绘画盘)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将不懈努力,充分发挥调查问卷、网络数据爬取等手段的优势,融合新兴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一条创新之路。让我们携手共进,凝聚起强大的力量,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在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中,非遗文化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照亮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康庄大道。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历史,启迪未来,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10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