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循声觅道”实践团实践纪实:齐心协力谱写龙江振兴华章
前言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龙江大地,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向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发,对东北振兴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在9月7日于哈尔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这一片“看不够”的黑土地,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总书记的嘱托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作为龙江人,我们深爱这片故土,也备受鼓舞,于是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循声觅道”实践团,并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的带领下,深入龙江大地,走进牡丹江沿线,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探索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龙江振兴、东北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一、以“产”促“振”——“龙江振兴”新局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在探索产业振兴的道路中,实践团成员走进“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企业:北一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北纯集团、俄蜜源蜂业生物科技产业园、辛巴赫精酿啤酒厂等,并深入乡村实际,来到了“以产强村”的生动典范: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在走访学习和与相关负责人的交流采访中收获新的感悟。
牡丹江市各大企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能产值,加强集聚集群,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链条。各企业通过使用“新质劳动资料”,通过“新质生产工具”打造“新质劳动资料”,拓展“新质劳动资料”,从而研发“新质产品”,开拓“新质市场”,不断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从而提升全要素的生产率,大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极大助力了黑龙江省的新振兴与新发展。
实践团在北一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在北纯集团参观
当成员们走入乡村,更是感慨于新农村的发展之快。实践团成员们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切身体会新农村的快速发展给村民们带来的新生活与新面貌。各乡村在村党委的领导下,紧跟农业农村发展新趋势与新潮流,坚持“以企强村”,通过依托合作社、提倡标准化经营等方式,不断探寻农业订单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以网络直播为契机,不断拓宽销售路径,激活了村中产业,还带动了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实践团在上官地村村民家中
实践团在蔬菜村帮助村民进行装箱工作
在与“新农人”代表陈雨佳面对面交流时,她也寄语我们当代大学生,乡村需要大学生的新力量,需要新市场新渠道,大学生们要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理论结合实践,用自己的所长助力乡村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农业,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更要敢于面对挑战、接受挫折,在新时代贡献青年的青春力量。
实践团采访“新时代新农人”陈雨佳
二、以“才”聚力——“龙江振兴”新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我们必须要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对于乡村振兴来说,人才的振兴将极大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新血液与新力量。在穆棱市教体局举行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观看了穆棱市视频宣传片,听取了穆棱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体局工作人员和在职教师们进行交流,提出了自己对乡村振兴和大思政课建设的看法,为穆棱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和培养新型人才提出建议。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市教育体育局签署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韵秋和穆棱市副市长于玲玲共同为共建基地揭牌。
实践团参加座谈会
同时,为了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循声觅道”实践团成员来到穆棱市民主小学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小小的种子,大大的梦想”主题宣讲活动。在宣讲的过程中,以大学生的身份向小学生们分享校园生活,以自己的经历激发起小学生们努力学习的热情。通过“实践课+科普宣讲”的方式给民主小学的学生宣传乡村振兴的有关知识,为小学生们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更为同学们种下“乡村振兴”的梦想种子,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投身乡村,回报家乡。
实践团进行科普宣讲
三、以“文”促兴——“龙江振兴”新内核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实践团成员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走进渤海国遗址、东北抗联第一村“孤榆树村”、中东铁路机车库、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等,充分体验乡村振兴的文明新风尚。
当地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弘扬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将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为振兴提供了新内核。
实践团参观中东铁路记忆博物馆
实践团成员在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
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艰苦奋斗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四、以“绿”聚“意”——“龙江振兴”新生态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支撑,是提升乡村社会生存与发展质量的有力抓手。穆棱市奋斗水库工程是黑龙江省近十年来第一个新建的水库工程。该水库结合防洪、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可满足下游“7镇2局1区”的用水需求。对当地来说,奋斗水库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农业灌溉和防洪,不仅有助于农业增产,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参观完奋斗水库,小组成员们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这句话感触更加深刻。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无论是观念还是行动,我们都应该拧紧思想的“龙头”,自觉节约用水,激发内生动力,共创美好家园。
实践团前往奋斗水库
五、以“组”振兴——“龙江振兴”新旗帜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石,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执政之基。实践团成员先后来到廉政教育馆、滨湖新村、蔬菜村等地,探索组织建设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当地各单位各村都高度重视党建的力量,打造新型党建品牌,建立指导方针,发挥组织优势,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将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使村民们在统一地领导下齐心协力,为乡村振兴共同奋进。让实践团成员印象最深刻地便是滨湖新村党组织构建的“移民+党建”的工作机制和“村民议事制度”,通过设立移民党员服务站、开展移民党员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移民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党组织还积极引导移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和产业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移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移民新村的党建创新实践,不仅促进了村庄的和谐稳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团在滨湖新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
总结与感悟
实践团成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的考察精神,踏上了龙江大地。成员们深入基层,解锁产业密码,挖掘文化内涵,学习组织经验,也追寻红色足迹,守护绿水青山通过参观、采访、调研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记录边思考,积极分享实践过程,深刻见证了乡村的蜕变与快速发展,也对乡村振兴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振兴的信心更加坚定。未来,实践团也将用脚步丈量乡村,用青春助力振兴,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1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