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22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挺膺担当·青春逐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于赴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考察足迹。
寻迹溯源,山乡巨变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访农户、看扶贫、话产业,实地调研村里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中益乡地处石柱县城东北部,为深度贫困乡镇。华溪村是中益乡政府所在地,原先的华溪村耕地少、条件差,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村民出行、饮水都非常困难。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华溪村这一情况得到极大改变,道路硬化、房屋修缮、产业兴旺、生活宜居、乡风文明。曾经留不住人的穷乡僻壤,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村民的不懈奋斗下,华溪村仅用3年时间,一举成为少数民族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跑出了中益速度,交出了满意答卷。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基层干部的带领下参观黄精种植基地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书雅 摄
万里路遥,不忘初心
走过蜿蜒的小路,宣讲团第一站来到谭登周家。走进院落,宣讲团成员就看见了门上醒目的对联:三病两苦有医保,九死一生靠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在考察时详细询问了谭登周和妻子的生活条件、身体状况、农村医保等事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看见村民们生活的如此幸福健康,宣讲团成员深刻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初心,体会到了百年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执着追求。
图为基层干部与宣讲团成员一同拜访谭登周家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书雅 摄
第二站宣讲团来到了马培清老奶奶家。进入小院,头发花白的马婆婆笑着给队员们讲起了与习近平总书记见面的情景。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她家,了解到村民们通过种植黄精等中药材实现了稳定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这次我专程来看望乡亲们,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
图为马培清老奶奶为宣讲团成员讲述与习总书记见面时的情景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书雅 摄
在华溪村村委会中,宣讲团了解到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及村庄发展近况,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对中国基层治理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华溪村充分吸收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村民内生动力提升及产业带动上精准发力,形成以研学旅游、特色种养殖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迈上新高度。
智慧引领,“益”起奔跑
据村民介绍,近年来,华溪村采用“企业+集体+村民”模式,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整合扶贫资金、捐赠资金和社会资本,按照“1+1+N”市场主体架构,成立了华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经营管理事务。华溪村坚持产业先行,因地制宜探索种植黄精、脆桃、脆李、木瓜等经济作物,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形成了“春有花、夏有果、秋有蜜”的良性发展格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华溪村考察时指出“这个产业选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华溪村黄精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华溪村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黄精种植面积,升级产业业态,打造黄精育苗基地1个,研发黄精面条、黄精饮料等特色产品数款,注册“华溪村”“蛮王寨”“龙庄溪”“益点甜”等特色乡土商标数个。
盛世画卷,启迪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华溪村虽已五年有余,但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乡村面貌的巨大改变上,更是在于干部群众的内在精神产生了变化,让人们拥有了一种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拼劲,一种勇敢无畏、奋力向前的闯劲。“挺膺担当·青春逐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将把在中益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给更多的人,紧跟总书记的脚步,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身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0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