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桂工学子非遗体验— 漆绘千年风雅,扇动中华韵味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作者:麦玲

桂工学子非遗体验—

漆绘千年风雅,扇动中华韵味

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还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创造力。为深入了解桂林非遗文化和漆扇的发展现状,2024年7月4日,桂林理工大学“赓续漓江文化之璨,耦合文旅经济腾飞”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桂林市秀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进行调研,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漆扇的制作过程。

进入非遗体验馆,实践团成员便看到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化品,非遗传承人陈永澜老师对实践团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十分支持此次实践活动,她表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积极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即,陈永澜老师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有关漆扇的历史、来源、技艺等方面的内容,并普及了大量有关材料选取的知识。最后陈老师与实践团成员探讨了目前非遗漆扇的宣传方式以及制作工艺,对未来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漆扇做了深度的交流。

图为陈永澜老师向实践团介绍漆扇。吴孙萌 供图

在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后,桂林市政府积极响应区政府的号召,大力弘扬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举办非遗展示活动、新媒体宣传、培养新传承人等方式推动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桂林市非遗传承人,陈永澜老师致力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非遗文化体验馆中,陈永澜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桂林市非遗文化,包括桂林团扇制作技艺、雕版彩色套印技艺、桂北傩面具、红瑶服饰、侗族草龙草狮等。通过与陈永澜老师的交流,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桂林市非遗文化的历史。雕版彩色套印技术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集绘画、雕刻和印刷技术为一体,技艺中分版分色较难,如果想要做好一幅画,就涉及晕染和分层印刷问题,还需要通过多种颜色组合才能将分层画作呈现出来。

图为陈永澜老师为实践团示范调整漆色。吴孙萌 供图

桂北傩面具在宋朝时期名震京城,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36神72面相,有盘古、李靖、鲁班等人物,依据各神的地位、性格等,面型上用獠牙来代表人物的威武庄严,不容侵犯。陈永澜老师指出传统的傩面具只用于传统节日、祭祀活动、表演等场景,通常与傩舞相配合使用,但是由于傩面具市场需求少,会傩舞的人也很少,只有少数部分村落才保留这个习俗,故傩面具的传承与发展还需寻找合适的方式。

紧接着,陈永澜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体验非遗文化漆扇,一边讲解,一边讲解制作工艺。陈永澜老师表示,漆扇的制作需要用到天然的大漆,这种大漆大多数来自植物身上,无毒无害,像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工业合成漆无法达到天然漆的效果,且对人体有伤害。接下来便是选择颜色,一般只需用到3-4种颜色,颜色多了会使漆扇颜色显得杂乱,每种颜色的用量根据需要而定。将植物大漆滴入水中,并用木棒将漆向中心划动,使其颜色分散。陈永澜老师指出漆之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漆中有油性物质,浮力比水大,便可飘在水上。实践团成员将白扇缓慢放入水中,并缓慢旋转,不可中途停顿,会导致扇面有一部分空白区域,一把扇子做完,实践团成员肉眼可见漂浮在水面上的大漆颜色已经分散,无法制作下一把扇子。实践团成员根据陈永澜老师的示范,体验了漆扇的制作流程,并表示漆扇简单的制作工艺使得大多数人都可以自己动手去制作。陈永澜老师还表示漆扇之所以被称之为非遗文化主要是由于漆扇的技艺是非遗,包括各种颜色调配的比例、拨动的速度、下扇的速度等。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漆扇的制作。吴孙萌 供图

漆扇体验结束后,陈永澜老师向实践团成员表示:“通过非遗体验,能够让普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了解非遗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实践团成员通过亲身体验漆扇制作工艺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在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路上,桂工学子将继续前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陈永澜老师合影留念。吴孙萌 供图

(通讯员:麦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1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南滴娃 返回母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大学名称]的一名大一学生,今天回到高中母校,看到熟悉的校园、亲切的老师和朝气蓬勃的你们,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慨。在大学生活刚刚起步之际,我想和大…… 游晓钊 河海大学机电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滴娃 返回母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大学名称]的一名大一学生,今天回到高中母校,看到熟悉的校园、亲切的老师和朝气蓬勃的你…

从弃物到宝物:创新方程式

从弃物到宝物:创新方程式近日,在我们温馨的宿舍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废物利用大变身”活动如同一颗创意的火种,悄然点燃。…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高唐县:探秘锦鲤养殖“金钥匙

为响应国家号召并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聊城市高唐县锦鲤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

最新发布

重外院三下乡:观土家表演,传土家文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年暑期“三下乡”丨青春推普润乡心,言语同舟促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
三下乡实践 | 郑州大学学子暑期探访侯寨乡
导语: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在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方面发展迅速且成就显著,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政府重视出台扶持政策,侯寨乡备受关注,其樱桃沟文创艺术村是优秀范例,衍生特色文旅产品。为深入知…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践初心,微光聚希望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
安徽三下乡:以青春为伴,赴文明之约
安徽学子三下乡:以青春为伴,赴文明之约中国青年网7月17日马鞍山电(通讯员孙立文)在新时代的号角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暑期“三下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书写青春华章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集民族地区、三峡库区、革命老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于一体的特殊县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
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暑期志愿活动--博爱青春 绘助乡村振兴梦,青春携手蒋坝行
博爱青春||绘助乡村振兴梦,青春携手蒋坝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以建设美丽乡镇为契机,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打造富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文明村镇。日前,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淮小艺“青行绘…
以“文”化人,“乡”约流墨!华师学子“三下乡”,“特色课程”启迪智慧明灯
导语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华南师范大学流墨实践服务队围绕“送经典到基层·薪火乡传”为主题,前往阳江市阳东区南华实验学校,…
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以“手绘乡村,青春行动”为乡村热土注入全新活力
淮阴工学院:2024年“手绘乡村‘复兴’行,笔墨点亮‘平桥’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2024年7月-8月,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淮小艺“青行绘梦”志愿团走进淮安市复兴镇和平桥镇,开启别样的暑期社会实践…
“乡”约阳江,流墨启航!华师学子“三下乡”,助力阳江“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导语:为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号召,7月13日至26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流墨实践服务队到阳江开展支教和调研工作,以专业知识服务乡镇、回馈社会,为“百千万工程”发展和文化建设注入青年力量。文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