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陵园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探寻大山深处的红色记忆”实践团队于8月5日来到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王坪烈士陵园,参观烈士陵园和红色遗迹,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赤诚信仰和爱国情怀。
当日,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铁血丹心广场,这一充满历史意义的场所位于陵园入口处,占地1万平方米。广场上屹立着一座由成都军区援建的名为“铁血丹心”的石刻雕塑,它由19名石雕人物组成,气势宏伟,四个大字更是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苏区群众送子参军、支援前线、红军将士投身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和医护人员战地救护、英勇杀敌的场景,彰显了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
站在铁血丹心广场,队员们的心境已与来时不同,历史的画卷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过去英雄们的奋斗与无畏都历历在目。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更应铭记先辈们的这一份坚定和信仰,传承发扬他们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为当代祖国的发展注入崭新的血液。
紧接着,千秋大道笔直地呈现在团队成员们的面前。它是陵园贯穿迎宾广场、陵园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的中轴线的一部分,寓意红军打下的江山千秋永固。大道全长425米,共9个纪念平台,341步青石板梯步,与红四方面军总医院1934年1月迁入王坪村的时间契合。梯步最宽处35米,最窄处12米,寓意红军1935年12月撤离川陕苏区北上,当年12月入川相对应。
走在大道上,仿佛穿越了时空,每一块砖瓦、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展现着历史的连续性和变迁。在这样一个充满故事和历史的地方,成员们驻足脚步,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
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英雄的敬意,队员们沿着千秋大道拾级而上,大道尽头耸立着气势雄伟壮观的烈士陵园牌坊。牌坊高12.5米,宽25米,6柱5门,由纯真草白玉雕琢而成,重达800余吨,上面刻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大字,笔力遒劲,结构严谨,整个牌坊雕刻精细,气势雄伟壮观。
仅是看着这座牌坊,队员们心中便涌起了对英雄的无限敬仰。这些平凡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浸透了多少英雄的鲜血。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力量,它让一辈辈人不忘过去,也激励一辈辈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
继续前行,映入团队成员眼帘的便是英勇烈士墓碑了。1934年7月,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战友,决定修建烈士陵园和纪念墓碑,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设计碑体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并请当地名的石匠镌刻雕琢,同年10月落成。
烈士墓碑由碑帽、碑体、碑座组成,全碑建筑通高4.57米,碑帽高0.87米,呈塔状,顶四角微翘;碑身高2.2米,宽0.6米,正中竖刻“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有联,上联为“为工农而牺牲”,下联是“革命的先驱”,横批是“万世光荣”;碑体左右两侧分别镌刻着手枪和步枪实物比例图案;碑座高1.5米,宽1.62米,上面镌刻着斧头、镰刀、五星图案。烈士墓碑前,一张石供桌,两侧各安放着一门用石头雕凿的迫击炮。墓碑上刻有一枚倒悬的党徽,寓意为“党徽低垂,全党同悲”。
1935年春,红军撤离根据地,以大地主王笃芝为首的还乡团准备掘坟毁碑,焚烧烈士棺骨,当地群众得知后自发组织起来于深夜悄悄将墓碑深埋于冬水田得以保存。1951年一月,王维舟、余洪远等率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前来祭扫陵园,将墓碑挖出后依照原样安装恢复,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其后,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正文、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等相继为陵园题词。“红军烈士纪念墓碑”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只有当队员们真正站在这座墓碑前,才能感受到,其实英勇烈士墓碑的设计充满了深意。从选材到雕刻,每一道工序都是对烈士们无尽的敬仰与怀念,大理石的纯净象征着烈士们的高尚情操,青铜的坚韧寓意着他们不屈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和平与安宁,每一块墓碑背后,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是为了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惜生命。他们的精神,如同这些坚不可摧的墓碑,将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最后,团队来到的是无名烈士纪念园。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战斗的两年多时间里,历经的大小战斗数百次,牺牲的红军将士遍布川陕苏区的山山岭岭,通江就有53处散葬烈士墓。为了能够集中缅怀为革命而献身的红军英烈,经民政部批准,2012年2月,通江县将散葬于全县23个乡镇50处17225名红军烈士的遗骸集中迁葬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新建的无名烈士纪念园中。整个无名烈士纪念园占地150亩,呈弧扇形分布,整个纪念园庄严震撼。
参观无名烈士纪念园,不仅是一次缅怀先烈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走在园区的小径上,你会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与庄重。每一块石碑、每一个雕塑,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些动人的故事,每一片青松翠柏,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一天的参观时间,对于团队成员们来说虽短暂但十分充实和有意义。经过这次的了解和学习,团队成员对红色文化和先烈信仰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拳拳爱国之心。坐落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王坪烈士陵园,如一位不善言辞的古稀老人,任时代变迁,始终百年如一日地默默坚守着这方净土。实践团队万分有幸来到此地,上了一堂关于红色历史的厚重课程。在课堂中,团队成员们亲眼见证了矗立于此的革命文化瑰宝,也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步一步走来的万分艰辛。作为当代青年,团队成员深受革命先烈的感染,立志心怀家国,脚踏实地,在未来的人生路上积极践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力量,在21世纪的伟大新时代中书写属于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绚烂华章。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