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辉煌历史背景下,一位来自辽宁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与对文化的向往,踏上了前往朝阳市建平县的列车。这里是《义勇军进行曲》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句激昂歌词的诞生地,也是这位青年学子—刘思妍同学,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独自探寻国歌素材地的起点。
建平县,这个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宁静县城,不仅是聂耳先生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灵感来源地,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一笔。1935年,聂耳在这里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抗争精神,从而创作出了这首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歌曲。
刘思妍同学作为辽宁师范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此次前往建平县,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与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精神。她的行程紧凑而充实,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历史的敬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刘思妍同学已经开始了她的探索之旅。她首先参观了聂耳创作国歌的旧址。在那间朴素无华的房间内,她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激荡的情感和不屈的斗志。记录下每一处细节,拍摄下每一件展品,刘思妍用心去触摸历史,用情去感受英雄。
参观过程中,刘思妍特别注意到了展馆内的一份珍贵文献—聂耳先生的手稿。那些笔迹斑驳的谱页,诉说着创作的艰难与坚持,让她对聂耳有了更为生动的认识。通过了解国歌的创作历程,她对这首歌曲蕴含的深厚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随后,刘思妍来到了建平县国歌展示馆。这里收藏了大量与国歌相关的文献资料和革命时期的遗物。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段故事都令人动容。在一件件展品前驻足,刘思妍仿佛穿越时空,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一次次对话。
在参观的同时,刘思妍不忘与展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她询问了许多关于国歌及建平县历史的问题,渴望从中得到更多启发和思考。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她了解到了国歌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利用年轻一代的力量去传承和弘扬这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当天下午,刘思妍还参加了建平县文化馆举办的一个关于国歌历史的讲座。通过专业讲解员的深入解读,她对国歌的背景、创作过程以及传播经历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她被讲座中提到的一个个小故事深深打动,更加坚定了她作为青年一代要传承和发扬国歌精神的决心。
讲座结束后,刘思妍在展馆附近的老街上漫步,她看到街边的建筑、行人的脸庞,以及那些散发着历史韵味的物件,都仿佛在向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她与一些当地居民交谈,倾听他们口中关于建平县与国歌的种种往事,这些真实的生活片段为刘思妍的实践活动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当日的活动接近尾声时,刘思妍在聂耳雕像前驻足沉思。她表示,通过一天的探访和学习,她对国歌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聂耳及其时代背景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她感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更要在精神和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回到学校后,刘思妍同学将她的所见所感整理成文,在校内外进行了分享。她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建平之旅,以及从中汲取到的精神力量。她的故事激励了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国歌精神。
通过刘思妍同学的这次独特的“三下乡”实践之旅,更多人看到了一位青年大学生对于历史的尊重、对于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相信,中国的明天将因他们这一代人的奋斗而更加光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3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