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6日电(通讯员廖杰)
导语:在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和互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中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促进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留学生都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将成为中外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8月2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亚留学生重要回信一周年之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语”向未来文化宣传实践团为重温回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于上午在第四教学楼107室,开展了与中亚留学生的交流活动。
这次交流活动旨在加深中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加强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谊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传承和发扬。实践团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传达了这一精神,推动了中亚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与交流活动现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心雨供图。
在活动开始时,领学嘉宾若贺曼分享了他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达8年的学习生活经历。若贺曼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让他在学业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力求成为中亚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他在土库曼斯坦也积极宣传中国文化,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发展。他强调,作为留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成为友谊的使者,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这次交流活动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书法社的同学们通过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让中亚留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书法社的同学们从中华传统文化入手,选取了新春佳节这一充满喜庆与祝福的时刻作为切入点,教授了家家户户都会张贴的“福”字。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书法课程,更是一场文化的洗礼。通过了解“福”字背后的文化内涵,留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为中亚留学生练习书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心雨供图。
在书法课程结束后,实践团成员、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李莉,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向中亚留学生们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她通过敲打禅音鼓,带领留学生们感受了这首宋词的深邃意境和优美词句。禅音鼓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诗词中的一个字,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激发了留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李莉表示,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这样的文化体验,留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图为李莉教中亚留学生敲禅音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心雨供图。
这次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精神,展示了丝绸之路精神所倡导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在活动的最后,所有参与人员合影留念。同学们更坚定了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的决心,共同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中亚留学生们表示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更加强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语”向未来文化宣传实践团将继续努力,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语”向未来文化宣传实践团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心雨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